“家父家母辛苦耕種,最後得到的也不過是年關堪堪可填飽肚子的糧食。”
“那些個好收成,大部分都被佃主給收上去,一部分要交給朝廷,還有一部分,還要存起來做陳糧,剩下一部分,要養活佃主那一大家子。”
“而佃主的地,是祖祖輩輩傳下來,每一代,都會多出一些來,到了他那一代,便是良田百畝之多。”
“也因此養了很多的佃農,日日夜夜給他耕種。”
徐達不緊不慢地講述了自己小時候的遭遇,從一個靠著父母養育的小娃,到後來,繼承了父母的田地,繼續為佃主耕種。
再到後來,被朱元璋招募。
看起來好像和新政並無什麼聯絡,但是細細聽來,就感覺得出來。
新政中的很多政策,都是關乎於民生的。
首先一個就是以工代賑,那些個流民不能僅僅靠著朝廷的施粥,每天無所事事,等著粥棚施粥。
當年他們起義之後,就有過一段時間,因為戰火的原因,百姓們流離失所。
那時候的朱元璋還是一個王,而不是皇帝。
他們為了安撫百姓,就開始施粥,徐達親眼見著十幾萬流民,在城外聚集。
每天窩在一個草棚裡面,等著施粥。
最後養這這些人幾月有餘,直到他們得到了新的地盤,安排這些流民去開荒。
而在此期間,還要繼續給這些流民糧食。
以工代賑,則是很好地讓這些流民能夠勞有所得,不僅能夠開荒,還不至於讓朝廷白白養著他們。
而高產農物要是能夠培育出來,讓天下農戶都可以耕種,到時候就不會出現有餓死人的情況了。
百姓們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吃飽,能夠活下去的日子。
只要是朝廷能夠滿足他們,誰有願意站出來,走上反叛的路,在刀尖上舔血過日子?
徐達這是在委婉地向朱元璋表示,他是支援這個新政的。
就目前而言。
他是絕對會站在朱元璋這邊,誰要是敢阻攔新政,那就是和他為敵。
朱元璋很是滿意地點點頭,對徐達說道:“你可不是當年的你,三年不見,當刮目相看。”
這句話,乃是當初吳王對他的部下呂蒙說的,意思也是呂蒙讀書讀的多了,說話都非常有水平。
徐達施禮道:“多下陛下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