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以“歸雲”化巨掌,一路託著山峰迴去,順便不忘給蘇白沐沐二人拉了朵雲彩,二人成了名副其實的看客。
……
先生將劍山安置在聖山周圍後便甩了甩袖子離開,不知道去了哪裡遊山玩水。至於改造劍山,建屋修路之類的事,用先生的話說,“自己想辦法吧”。
蘇白當然不會自己想辦法,而是請了石小驅幫忙。石小驅的修為很高,略有施為便開闢出一條條路,然後送了一件輔助類的玄兵,是一片可收放自如的房屋,因而居所也有了。
再之後,沐沐捧著青珺劍歇息去了,蘇白則是放開心神,細細感應這座山對他的吸引力到底在哪。
這種感應挺費心神,直到數個時辰後蘇白才在靠近山頂的一處地方停了下來。
蘇白看了看感應指向的地面,意識到青珺劍尚留在沐沐那裡,無奈,喚出黃金劍,認認真真地刨起了土。
一盞茶功夫後,蘇白終於從土裡挖出了一個物件,是一件右臂甲,明明埋在土裡,但卻一塵不染,通體銀白。
蘇白打量半天,心生好奇,此時他已是二境通玄,外放靈識自是信手拈來,便將靈識往那右臂甲上一探。
然後……臂甲便消失了。
蘇白震驚地發覺,臂甲竟然順著靈識進了自己的識海。要說玄兵於識海蘊養是正常之事,可……
“這根本就不是我的玄兵啊!”
蘇白想了想,認定這樣一件充滿靈性的玄兵暫時沒有什麼危害,便不打算勞煩先生,遂任由它這般了。
……
先生為他搬了座山,石小驅給了他一片屋,後來善金石之術的七師兄趙立又給劍山鋪了層石階,劍山算是成型了。
兩輪春夏秋冬,兩年草木枯榮。石小驅培育的靈藥熟了又種,三師姐的桃山四季如春。
兩年裡蘇白聽先生的告誡潛心夯實基礎,把藏經閣裡與劍道有關的玉簡看了又看,把各種劍經裡藏著的玄妙悟了又悟,雖然不作本命玄妙,但亦是下了心思。凡人間的劍法技巧在修行前期依然是重要手段,因此他也未曾懈怠。
劍在最初被鑄造出來之時當然沒有後世的愛恨情仇,但劍術天生就是殺人術。
蘇白劍道大進,沐沐越來越適應捧劍的日子。有時蘇白也會好奇沐沐是否想家或親人是否擔心,但問過才知道沐沐原來也是個孤兒,於長安的慈幼院長大,後來才慢慢地自食其力,而且由於自身的特殊並不受同齡人待見,也算是人生悲苦。
蘇白從一開始便不認為沐沐是人族,而沐沐從小便在旁人的怪異目光中長大,偏生長安的修行者又都看不出沐沐是怎麼一回事,蘇白可以想象那種與眾不同的孤獨,因而越發同情。
蘇白經常回想起初見時沐沐稱自己是仙女的樣子,現在想來真是挺心酸的。他們同為人群中的異類,在大漠的短暫相逢中成了彼此的依靠。一個捧劍,一個接劍,就是如此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