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在劉愛華的主持下,在劉愛雲的協助下,其他親戚幫忙的幫忙,幹活的幹活,熱熱鬧鬧辦了一頓午宴。
來吃席的人很不少,院子裡裡外外都擺滿了桌子,東三家西三家借來的桌子、凳子和碗筷, 家裡有孩子的還帶來了孩子。
黑馬村保持了坐席散菜的古風,十個菜一個吃完才上第二個。第一個菜上來之後,大家選出一個散菜的人,由他將菜平均分給坐席的八人。
每人跟前一個大碗,這個碗斷斷續續分完十個菜,等到宴席結束的時候,已經堆得老高。
而坐席的人們吃著主人家的米飯,就著自己碗裡的菜,十分熱鬧。
這十個菜混在一起的味道十分特殊,有不少人就愛吃這種菜。
高山月臨終前就有個願望一直沒開口,那就是想吃一份這種菜。
這麼多年,家裡從沒正經辦過宴席,沒分家之前也不可能吃上這種菜,因此,高山月對辦席格外熱衷。
劉愛華請了遠近有名的大廚來,院子裡架起大鍋大灶,滿滿一大鍋菜陸續從鍋裡出來,遠遠就聞到香味。
等到十個菜上完,人們跟前的大碗根本就裝不下這麼多菜了,一個個都發愁起來。
高山月讓四春給大家一人發一個塑膠袋,大夥兒見了都覺得稀奇。這時的塑膠袋還沒有進入千家萬戶, 貴著呢。
黑馬村傳統的十個菜裡就有小腸鮮肉木耳湯、大層五花肉、紅燒肉、豬肚湯、凍魚……一般人家雖然按照這些上菜, 但哪有高山月家裡分量足?
因此,用塑膠袋將菜裝好,人人臉上都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席散了,大家拎著塑膠袋,三五成群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面議論著午宴的豐盛,以及劉愛華辦這件事要貼多少錢。
“這比一般人家要多一半肉,真是捨得花錢呀。”
“怕是要貼上百塊錢了。”
“冇事,人家賺得來。”
“就是呀,看看那賓館,好氣派!裡面上班的人全都穿得乾乾淨淨,比國營招待所還氣派呢。”
“工資也和國營招待所差不多了。”
“高山月這丫頭真有本事。”
“可也真是高傲呢,不太愛和我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