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三國:我幫劉備種出萬里江山> 第六百六十三章 藍田揭陽養海帶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六百六十三章 藍田揭陽養海帶 (1 / 2)

龍川地處交州東北部,因為與南海的政治中心最遠,離揭陽海邊也有較遠距離,所以在南海六縣中人口最少、經濟實力也是六縣最弱。

經過潭定週數年的經略,終於吸引了大量的外來人口遷入,一躍成為除廣州外,南海人口第二的縣城。

甘寧的信使抵達龍川,潭定周親自帶著他前往揭陽。

揭陽毗鄰大海、有內河,土地肥沃、地勢開闊,原住民中以漁民居多,種糧食的農人,種植技術較落後。

潭定周任龍揭都督後,找藍田申請了幾名農研員,在他們的指導下提高了生產。

在沙摩柯駐守龍川期間,他與潭定周兩個‘少數民族’積下了友情,把從辰陽遷來的蠻人安頓在揭陽,繼續以捕魚、種稻為生。

藍田提出人工種海帶後,在半年前帶著數十名農研員、數十名匠人趕赴揭陽。

海帶養殖的原理的確簡單,加上後世海帶養殖戶的經驗,選用最安全牢固的單式筏,進行繩式養殖即可。

藍田在農業選修課上,曾經涉獵過海帶的養殖,所以不存在什麼技術障礙,但這個年代生產工具極度落後,第一步就成了大難題,即用野生海帶進行育苗。

在海帶養殖過程中,育苗需要花費的精力最多,也是藍田在揭陽待半年的原因。

海帶育苗最先育苗場的建設,育苗場需要考慮水源、溫度控制等複雜流程,其中給排水系統沒有水泵的加持,藍田只能現場和匠人商議對策,最終採用用傳統抽排水工藝,加上現代的虹吸技術完成。

育苗場給排水系統,涵蓋虹吸間、沉澱池、過濾池、冷卻池、儲水池、回水池、供水槽等,沒有現代工業裝置全靠人力完成。

好在藍田現在最不缺的就是人,幾十個匠人負責把控工藝,沙摩柯的數千蠻兵主幹體力活,對於給族人們找生計,他們比建廣州城還熱情高漲,不但全力配合修建育苗場,連農研員、匠人們的生活用房一併都建了。

在建設育苗場期間,藍田帶著農研員們前往海邊,在礁石旁邊採回野生海帶待用,最後選用成熟的、葉片厚、平整、有光澤、柄粗壯的海帶,為了避免選用的海帶受光線刺激,還得在日落日出之間帶回育苗池待用。

適合育種的海帶,孢子囊群會突出在表皮之外,顏色深濃、粗糙,看上去就像掉皮一樣,它們可以釋放大量的遊孢子。

自然條件下,成熟的海帶孢子囊會陸續放散遊孢子,但是養殖海帶可以加速步驟,用陰乾法反覆刺激,讓孢子囊如毛孔一樣,突然吸水膨脹而釋放大量的遊孢子。

遊孢子最終會大量附著在育苗簾上,育苗簾即特殊加工編制的麻繩,需要經過幹捶、浸泡、溼打、蒸煮、編織等流程。

因為藍田沒有顯微鏡觀測,不知道每個育苗簾上附了多少遊孢子,只能根據時間進行簡單估算,然後換水移簾再進行分池培育,附著密度小會影響出苗量,附著密度大則妨礙孢子生長,後期易發生大面積病爛和脫苗。

在有限的條件下,藍田只能增加培育樣本,讓農研員們透過試驗記錄,最終得出最優的出苗方式。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