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熙被藍田的雄心壯志打動,他願意留下來助藍田一臂之力,畢竟現在天下戰亂不休,有一塊淨土用來治學很不容易。
廣州城還在建設之中,所以藍田只能在廣信安頓劉熙,並給他調撥人員籌備書院,又讓姚歧派人去交趾搬取劉熙家眷,讓他安心留在這邊做學問。
正月十五元宵節,廣州城工地停工休整,藍田把高順召回了廣信。
按照藍田家的舊慣例,他要在家中舉行家宴相聚,因為甘倩母子已經入蜀,甘寧現在長沙任太守,蔣琬還留在泉陵主持書報署,所以家中比去年要冷清許多。
呂玲綺讓高順帶上妻兒同來,結果這位固執堅持主僕禮儀的人,還是孤身一人來到藍田的後宅小院。
院中的桌椅圍成了一個回字型,這些桌椅板凳造型與後世已沒有區別,桌子上的主菜依舊是涮鍋,但涮鍋中的食材有了較大變化,身處交州自然少不了新鮮的海產。
藍田只是惋惜中原沒有辣椒,不然就能將涮鍋改良成麻辣燙。
漢朝的桌案都不高,大多時候都是席地而坐,板凳也只有胡床,藍田這個現代人極不適應,他還在小沛務農的時候,就自制後世高度的桌凳垂腿而坐,當時還被呂玲綺、劉備等人所好奇。
在新野、臨武期間,這種習慣間接影響了新鄧莊的百姓,直到後來泉陵木工作坊設立,藍田給出圖紙批次生產製作,桌椅板凳立刻在民間、官府全面推廣。
雖然是元宵節全家團圓日,但藍田並沒有改變分餐制旳習慣,每人桌前置有一鼎小銅鍋,涮菜涮肉豐儉由人。
原來沒有資格入席的藍轅、藍霽,也因為人員稀少後補入筵席,兩個孩子初次來到這種場合,時刻觀察著長輩們的一舉一動,因為隨時要遵守呂玲綺教的餐桌禮儀,這次上桌就是實踐來了。
因為高順不飲酒,他坐到兩個孩子的身邊,自動劃入藍轅、藍霽的陣營,替他們夾肉涮菜,席上只有藍田夫妻對飲。
三人回憶起小沛相識的情形,感嘆時光匆匆流逝已是中年,藍田和呂玲綺臉上的懷舊之情若隱若現。
藍轅、藍霽兩個機靈鬼聽得十分認真,父母追憶往事間歇喝酒的時候,他們還不忘纏著高順繼續講後來的故事。
大家聊到夜已深沉,呂玲綺見時候已經不早,提前帶著兩個孩子回房睡覺。
“先生,今日大家都已盡興,我也就先告辭回家去先,明早還要乘船回番禺。”高順知情識趣起身告別。
藍田起身相送,“伯平在廣信多留幾天陪陪妻兒,廣州城那邊有沙摩柯看著,不會出什麼問題的。”
“我習慣了先做事再享受,先生你有沒有什麼交待的?”高順問道。
藍田想了想:“回頭我會讓人出個圖紙,咱們要在文教區選一塊地建書院,成國先生已經在廣信開始籌備,等廣州城初步建成以後,書院跟州牧府第一批搬過去。”
“我記下了。”高順抱拳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