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除了【紅星尓克】的捐款,國內還有不少企業面臨經營困境的情況下,還對禹s伸出了援助之手。
比如在2021年陷入困境的奶茶品牌【冰城蜜雪】,不僅要自救,還捐了2200萬元。
老國產快消牌子【惠源果汁】,自身申請破產了,但還是捐了100萬元,國產汽車【琪瑞】,去年賺了737萬元,捐了3500萬元。
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
有好事的網友還將這些良心企業羅列出來,說要支援這些品牌的經營。
企業捐款,這本是一件好事。
體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災區民眾得了利,而捐款企業在這其中,得了名,透過名,又轉化為了利。
但是,凡事就怕過猶不及。
企業的捐款是自發行為,捐不捐是它們的權利,當然,消費者因此選擇不去不捐款企業消費,也是消費者的個人選擇企業。
但有些網友,卻站在了道德的高地,對企業進行逼捐。
或許他們初心是好的,但是帶來的影響卻很是惡劣。
國貨品牌【紅星尓克】為禹s捐款5000萬元受到網友關注,善舉引來網友“野性消費”,直播間的人氣如火如荼。
一些網民宣洩激情之餘,卻跑到同行企業直播間中釋出刷屏“【紅星尓克】”“你們捐款了嗎”等言論,對其他企業行【逼捐】之實!
這次災情發生後,不光是網紅,明星及企業都成了“被逼捐”的物件。
不少明星被網友譴責賺多捐少,引發一陣群嘲。
原本自覺自願,為災後重建貢獻力量的善捐,到頭來成了一場眾目睽睽下的強制性行為。
有網友還做出了【善款排名】,對排名靠後的人物或企業進行道德譴責,借用輿論壓力迫使他們進行後續捐款,這種行為不僅讓人們的注意力從救災現場分散,也讓賑災捐款這樣的善舉蒙灰。
搞得現在捐款的初心都變了,捐的多就是好人,捐的少就是壞人,還必須都發出來。
像在災情發生後,就一直很低調——當然,之前也很低調的【超群集團】,就被網友揪出來,說【超群集團】一年賺幾千億元,卻在禹s這麼大的水災面前,無動於衷!
這些三無小號的網友譴責吳思源,說吳思源只會動動嘴皮子,喊喊口號,真要他掏出真金白銀,卻是比殺了他還難!
他們串聯在一起,想要在網路上帶起節奏,對吳思源和【超群集團】進行道義上的譴責,意圖抹黑吳思源。
當然,在網路上並不是沒有人替吳思源說話。
畢竟在這次水災之中,吳思源和【超群集團】的貢獻是居功至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