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源和關學列在錢正軍的帶領下,考察著這個被鹽鹼地困擾了多年的貧苦村莊。
因為地種不出糧食,或者只能種出很少量的糧食,村民只能出外謀生。
因為沒有一技之長,外出的村民也只能賣力氣為生。
有能力離開這裡的人都走了,沒有能力離開的,就只能守著這片荒地,有一天沒一天地過日子,有國家的照料,餓是餓不死的,但是想要生活的好點,卻是很難。
錢正軍是這個村莊走出來的人。
他透過讀書走出了這個村子,改變了自身的命運,但以他的能力,改變了一個人一家人的命運,卻改變不了一個村,一個鎮的命運。
每年過年回來,看著總是死氣沉沉的村子,錢正軍的心裡總是很沉重。
原本他只能將這種沉重放在心裡。
但不想,他任職的大公司,研究出來的【鹽角草】,陡然讓他看到了希望的光。
他在詳細瞭解了【鹽角草】的情況後,激動不已,做了一份詳細的報告,主動找到了關學列,希望加入鹽鹼地這方面的工作組,並提出可以在自己老家農村做試點。
關學列原本是想集中精力先完成吳思源提出來的【養豬場】爆產能這個重要任務,不過在看到了得力手下這份報告之後,心有所動,思考了一下,拿了這份報告向吳思源彙報。
吳思源聽了彙報之後,沒有反對就同意,不過他這段時間靜極思動,突然間了來了興趣,想要外出看看,於是才有了考察的這一幕。
村子裡,大片大片撂荒的鹽鹼地延伸出去,無邊無際,直至海邊。
除了南豐村,附近靠海的村莊的土地都是如此。
聽錢正軍說,在還沒有接上自來水的時候,他們村子喝水,要麼去很遠的山上挑,要麼就只能打井。
自己打的井,出來的水是鹹的,是苦的。
只有花錢請專業人士來打的井,才是正常的。
土地的鹽鹼化程度是越來越深,而打井也要越來越深。
離開的村民也越來越多。
整個村子也就越來越貧苦。
空有幾十萬畝的平坦田地,日子卻完全沒有盼頭。
吳思源在本地人眼裡,看到的是一種對生活的麻木。
也看到了他的過去。
曾幾何時,在他沒有金手指的時候,他也是這樣一個對生活感到麻木的人。
工作工作沒奔頭。
房子房子買不起。
老婆老婆娶不起。
餓又餓不死。
但活又活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