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月之後。
獵頭推薦過來的幾個職業經理人,都過不了吳思源這一關,被他否決掉了。
倒是空曠且偏僻的廠房順利找到了,並簽了一年的合同。
位置就在陽城市雨花區郊區地帶。
吳思源於是便將公司的事物丟給林美儀暫管,自己則來到了那間廠房,聯絡了工程隊,在廠房裡建了四個長方形的空槽。
這是小工程,沒幾天就完成了。
工程隊收了款開開心心走了。
而吳思源則用了一些關係,讓垃圾中轉站的人,運了幾噸生活垃圾過來,填在空槽裡面。
頓時,惡臭撲鼻。
垃圾中轉站的人懷著莫名其妙的心態走了。
而吳思源則開始了他的實驗。
他從【神農角空間】拿出【碳氫化合物降解菌混合體】,滴了一滴黃色溶液在這堆生活垃圾上。
頓時,黃色的溶液迅速蔓延開來,將這幾噸垃圾包裹,像是染上了一層黃色,並且有熱氣上升,有令人頭暈的臭味傳出。
幾分鐘之後,臭味還在,但垃圾上面的黃色物質已經消失,這意味著【碳氫化合物降解菌混合體】沒有了【食物】,走向了死亡!
這幾噸生活垃圾的體積也隨之縮小了十分之一二,肉眼可見的塑膠以及橡膠都不見了蹤影。
另外,原本這幾噸垃圾的含水量是很高的,但是【碳氫化合物降解菌混合體】吞噬塑膠等石油製品的過程,釋放出了大量的熱量。
因為塑膠等石油製品無處不在,所以熱量也是從裡到外都有產生,所以導致垃圾裡面的水分蒸騰,併產生了一些有害氣體,剛才吳思源聞到令人頭暈的臭味就是如此。
整個過程下來,這幾噸垃圾的含水量大為降低,就像被烘乾一樣了。
因為國內特有的國情,垃圾含水量高,有些地方的比例甚至達到了百分之六十。
所以必須將垃圾先進行幹化,垃圾幹化之後才可以進行有效分揀。
不然的話,由於潮溼,大量有機物使得垃圾顆粒之間的粘滯力很強,即使用現代自動化分選機器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裝置阻塞現象十分嚴重。
而吳思源這個【碳氫化合物降解菌混合體】處理塑膠的過程,就等於是垃圾進行幹化了,而且幹化的效果十分好,都可以直接上機器進行分揀了。
這些進行幹化過後的生活垃圾透過輸送系統進入輸送機,經過大型廢物預處理系統,然後進入破碎系統,滾筒篩等,將垃圾撕碎分成不同大小的垃圾,這個過程能有效的分離出餐廚食品垃圾。
然後使用磁選系統,渦流分離系統,風選系統和光學分選系統來收集和分選不同顏色和材質的塑膠,紙張,金屬和其他可回收材料以供出售。
篩下有機物質可用於堆肥或者焚燒處理,惰性物可製作水泥磚或建築水泥骨料。
這就是垃圾分揀的過程。
吳思源倒是想看看篩選過後的有機物質的品質,這關係到他的未來的有機肥專案。
只是吳思源這裡沒有這些專業化的裝置,這讓他有點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