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那邊的古典音樂圈的觀眾,全部都炸開了鍋。
對於他們而言,他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那種特別歷害的大佬發專輯了!
久到他們都已經忘記了鋼琴界還有新的錄音。
現在在歐美那邊最火的鋼琴家,基本上就是郎良月,以及基辛之類的人。
但是郎良月才發過專輯,他的那一個專輯不能說不好,只能說……很常規,沒有那種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就是那種,超越頂級水平的詮釋。
郎良月每一首都是大師級別的演奏,可惜沒有太亮眼。
不過說很多人都還蠻喜歡郎良月的演奏的,畢竟他個人的風格太過於明顯,就算不是特別亮眼,也是可以一聽的存在!
只是可惜他的手受傷,沒有辦法詮釋那些特別大型的曲子。
再加上郎良月的個人巡迴音樂會,也不再演奏大型作品,開始轉向一些小而精的作品。
因此,在歐美這一塊,郎良月的討論度開始下降。
就在這片市場出現空隙之時,在網上又出現了新的一個鋼琴家,一個他們之前好像聽過,但是沒有什麼特別深刻印象的鋼琴家。
一時間,那群音樂欣賞水平特別高的老饕,便瘋狂地跟隨著那些音樂樂評雜誌的步伐,去聽何深的詮釋。
結果很明顯……
何深的這一首作品,直接在油土鱉的古典音樂日榜,登上了榜首。
超過了之前排在播放量首位的一大堆美女鋼琴家!
無數的油土鱉使用者,在何深的這一個視屏下面,不停地刷著他們的語言。
用他們的語言,去描述自己對於何深這一首作品的感覺。
以及……
痛恨!
“何,你彈奏的非常好!我非常喜歡的你的演奏,但是,你為什麼只有一首?就不能稍微多一點?”
“歐……為什麼,為什麼這麼快就結束了?你這要也過於短小了!”
“很強!不過太短了,不夠!”
“何深牛逼!!!”
“……”
不管從哪兒看,幾乎所有人都覺得何深這一首作品非常好,好到有點離譜的感覺!
同樣的,何深這一首作品太短了,短到讓他們髮指!
因此,他們不停地在何深的影片下面,催促著何深加速更新新的作品,恨不得何深一天更新十個影片,全部都是這種等級的作品!
當然,只是期待,他們對此並沒有抱特別大的期待。
就跟催更作者一樣,這玩意不是想催就能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