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
很多人都愣住了,特別是周圍的一些人,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這個標題這麼的勁爆,居然會當著所有人的面寫“求歡”?
這個膽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演講的時候並不會對著所有人講很多關於求歡的時期。
所以,這個題目的內涵,到底在哪裡?
很快,何深便稍微清了一下嗓子,對著所有人開口道。
“你們應該看到這個標題了,那麼我簡單的解釋一下,關於這個標題的含義。”
“簡單來說,就是求歡代表著的意義是什麼,並不是字面上的意思,而是從寫作背景上去得到肖邦在寫作這首作品時候,他心中想著什麼。”
“那麼愛情?和求歡相反,這個其實就是從音樂上去分析,從譜面上得到的資訊。”
“現在問題就擺在我們面前,我們究竟應該是從音樂歷史學中出發,去探究作曲家寫作這首作品時候,心中所想的內容,還是說我們應該從音樂和聲學出發,去探究這首作品內在表現?”
何深他摸了摸自己的嘴巴下的麥克風,將其擺正,然後走到鋼琴邊上,對著所有人繼續說道。
“這個論點,是我的合作伙伴,江州師範大學鋼琴系講師,曲詩所提出的,而讓我徹底確定這個題目,則是昨天但教授的演講,他說了很多關於理論方面去研究音樂的東西。”
“那麼問題也就來了,現在我們在演奏一首作品的時候,我們應該從哪個方面去思考?去討論,我們為什麼要這麼演奏?”
“今天我便是以肖邦的E大調夜曲,Op9,No2為例,給你們分析這首作品的詮釋方法。”
……
何深的語氣十分平淡,沒有任何一絲絲的波動,但是卻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給吸引到了他那邊。
何深今天所討論的問題,其實經常會有人討論,在整個音樂界也有不同的論點。
因為很多厲害的音樂家,他們都不是師出無名,他們的老師或者朋友很可能都是一些厲害的音樂家。
就比如說霍洛維茲曾經是拉赫瑪尼諾夫的朋友,拉赫瑪尼諾夫的很多作品都願意給霍洛維茲去演奏。
他在演奏拉赫瑪尼諾夫作品的時候,有一些東西和譜面上所標註的,並不完全相同,那麼究竟是以那個為準?
是以跟拉赫曼尼諾夫交流過的霍洛維茲版本為準,還是以後來者對作品的研究為準?
如果不是由於拉赫瑪尼諾夫的錄製他自己作品時候的錄音機太過嘈雜不堪,或許他才是這首作品的最佳詮釋者?
那麼,在現在這個,古典音樂大師基本上全都已經逝世,剩下來的只有他們的學生,或者學生的學生的時代,究竟應該聽誰的意見?
很明顯……很多人都會選擇聽樂譜的意見,畢竟在學生,或者學生的學生那邊,他們所得到的資料已經加上了很多他們個人的想法。
後面隨著演奏者想法的越來越多,那些當面傳授的想法也越來越不可靠,這才導致了更多的人願意偏向於在樂譜中尋找。
……
“……我們完全可以看到這一部作品中,這四小節的主題開頭,bE大調的色彩加上行板的速度給人一種明快的情緒,這是最基本層面的感知,或許會感覺到高雅、莊嚴、自信。但還有一點很明顯的是,曲子的進行過程中其實有不少情緒偏轉向小調式黯淡和些許憂傷之處,但總體上還是正面的樂觀。”
“或許還有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戀人,甜蜜,浪漫,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