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已經放完,走出影廳的記者與影評人們都心情難以平靜,許多人眼眶有些發紅。
三三兩兩的交談著,有人在感嘆韓試真的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一波人,第一次導演的作品就展現出了讓人驚歎的藝術造詣,電影圈多少資深導演的歲數簡直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絕大部分人則沉浸在電影帶來的心緒振盪之中,直呼韓試好一手催淚功夫。
首映禮一結束,韓試就趕往了生日見面會無暇理會後續的跟進,但電影的發酵卻隨著一篇篇新鮮出爐的影評與報道,越發吸引了無數影迷的目光。
動作最快的是一個叫貓撲君的知名影評人,幾百萬的擁躉,一向以專業性與深度挖掘著稱,是不少網友的觀影試毒燈塔。
貓撲君的影評在電影首映完半個小時不到就放出來了,洋洋灑灑上千字,估計在影廳裡就拿著小本本寫好了初稿,只用潤色一下了。
韓導與《八佰》。
言簡意賅的標題,《八佰》是片名。
“在談論和分析韓試的電影首作前,我想第一個必須誇讚一聲的,是韓導在製作上花費的心力。可以說,《八佰》在影像語言和服化道方面,把華夏的戰爭片都提高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影片從畫面、聲效、場景、鏡頭運用上都呈現出極為精良的質感,用最頂級的電影工藝拍出了極為到位的寫實風格。不說別的,單從電影的視聽角度,韓導一出手就達到了目前國內戰爭片的一流水準。”
“然後是片子的故事和深度。影片背景發生在一九三七年的八一三會戰,是華夏的第一場大規模抗戰,代表著華夏與島國進入全面戰爭階段。
《八佰》講的就是在會戰的尾聲,第八十八師二六二旅五二四團第一營以及一些臨時編制進來計程車兵,奉命留守四行倉庫抵抗倭寇。為了虛張聲勢並紀念已經犧牲的戰友,四百餘人對外宣傳為八百,也就是片名《八佰》的由來。”
“《八佰》並不是一個主旋律意義上的獻禮片,而且讓我特別感到高興的一點是,同樣是抗戰題材,韓試不僅擯棄了千篇一律的滑稽式神劇套路,同樣脫離了好萊塢式大片的個人英雄主義情結,把鏡頭聚焦在了普通小人物的群像塑造上。”
“要知道群戲在影視作品中是很難排程的,因為有限的電影市場裡要刻畫的人物太多,必然導致了主要角色戲份沒法完成太豐富的建立,只能在蜻蜓點水之間最大程度地在觀眾眼中留下飽滿形象。所以儘管影片最終達成的效果有一點瑕疵,但依然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嘗試,大大增加了戲劇的張力。
尤其是韓導在選角上的獨到眼光,又很好地做到了彌補。幾大主演的表現都可圈可點,用精湛的演技在不多的戲份裡盡力把人物角色給撐起來了。比如易烊飾演的端午從一開始的愣頭青,到後來變成一位決心奮勇殺敵的戰士,姜遊飾演的瓜慫從畏畏縮縮,到舉起鐵刀唱起《定軍山》,張毅飾演的老算盤從一心算計著保命逃生到舉起槍桿,李青飾演的上官志標在斯文中的果敢狠厲,全都演技線上,簡直把角色演到了入木三分。”
“鑑於電影明天才正式公映,我就不進一步劇透了。只提前說一句,電影不是紀錄片,與真實的歷史細節自然有一定的出入,可能原本的四平倉庫守衛戰遠沒有片子呈現出來的慘烈悲壯。但電影的故事是為了形象立體和表達意圖來服務的,我想從走出影院時大夥通紅的眼睛就已證明,韓導完成得相當不錯。”
“總之,為了《八佰》進一趟電影院絕對不虧,韓試也從此足以讓我們心悅誠服地稱一聲韓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