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聲響起。
舞臺的陰影中快步地走出了兩排人,在大鼓的兩邊站成了佇列,共有三十人左右,同時鼓上的舞者一個輕躍而下,到佇列散開時,鼓面就成了豎立在舞者的背後。
三十人全是男舞者,個個畫紙為甲,刻木擬戈,鼓錘的擊落如同號角聲,每一人的舞器上都泛著明晃晃的光,猶如陣前軍中、決蕩殺敵。
非常純正大氣的華夏古典舞,與大受讚譽的《唐宮夜宴》相比都不遜色,讓看慣了時下花裡胡哨的流行舞的觀眾們耳目一新。
整套舞蹈剛健有力,動作大開大合,編排並不複雜卻與樂聲契合,沉悶中有股惶惶威猛之勢,堂堂正正睥睨萬里的大國風範。
“是不是傳說中的《秦王破陣樂》?”有見多識廣的資深華夏傳統音樂迷激動地在彈幕裡詢問。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
鹹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可惜很顯然是問道於盲了,廣大網友聽說過曲名的都不多,別說辨識了。
何況觀眾們現在完全沒空關心彈幕上的問題,所有的注意力都情不自禁地放在了鏡頭一直的焦點,也就是擊鼓的舞者身上。
伴奏越發激昂,舞者手中的鼓槌急颯如雨,雙臂交接揮舞之間一連串的鼓點把樂舞推到了高潮。
不斷加速地疾揮在最高的頻率處戛然而止,樂聲正好進入了間奏,舞者似乎敲到興起,忽然停錘,飛快地把上衣一撕,白衣委落在了腰畔隨手一纏,再次舉起了鼓槌。
舞者赤裸的上身密佈著晶瑩的汗珠,高畫質的鏡頭下肌肉的線條紋理一覽無餘, 精壯卻不過於健碩,漂亮到讓螢幕前不知多少人暗暗嚥了下口水。
卻沒有一丁點的無故賣肉的嘲諷想法,只單純驚豔於人的身體所能具備的極致美感之中。
簡直神了,一絲生硬造作都沒有,與樂舞的配合近乎天衣無縫。
鼓聲又起,觀眾們總算稍稍回了神。
一轉剛才的肅殺雄渾,鼓點變得輕柔低沉起來,伴奏跟著換成了餘韻悠長的曠達飄逸,像波濤怒興後的風收浪息、光華滿目裡的寧靜溫涼、回首四顧時的眷戀嚮往、一聲聲嘆息下的長長迴響。
可樂曲聲中並無幽怨,只有一種滄海桑田的深遠平和,像是洗盡鉛華的日落而息。
從極亢奮到極舒緩,劇烈的編曲跳躍,被舞者手中的鼓錘串成了一根箏弦,撥動著觀眾的心一上一下,興奮與陶醉。
“咦,到底是不是《破陣樂》?”只有前面的網友仍在糾結格外專業性的高深問題,“怎麼像加上了《雲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