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得有劇本。
電影的畫面在韓試的腦子裡是完完整整的,可怎麼還原出來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畢竟韓試可以照著直接寫出來的只有人物和對白,而角色的性格形象、心理活動與情緒衝突、臺詞的應用場景、劇情的故事脈絡,在電影裡呈現出來是視覺上的,韓試現在必須先轉換成文字的形式。
如果是自己執導或許能簡略一些,但誰叫韓試不會呢。
交給別人來拍當然就劇本越細緻越好,不然天知道最後的成品會不會走樣,甚至大相徑庭了。
每位導演都有獨屬的表達方式、拍攝手法,與原版一模一樣是不可能的,也沒必要,可韓試現在打算弄出來的這部電影本來就是經典,韓試希望儘量不要有太多出入。
導演的自由度就成了問題。
沒有導演會願意做個提線木偶,除非是有些三四流的小導演,按照公司的意願和安排完成任務。
但既然是三四流,肯定是有原因的,估計也難以拍出韓試想要的效果。
而厲害的導演,到時拍攝過程中全聽韓試的,完全沒可能。
隨著瞭解的深入,韓試發現一拍腦袋就想拍電影,簡直太天真了。
投資、發行、演員,一大堆關鍵尚未涉及,只導演一項就差點讓韓試想打退堂鼓。
……
把劇本雕琢出來,花了韓試將近一個月的工夫。
不厭其煩地修修改改,全身心地投入,除了每晚上走一走楓園小路,韓試的所有課餘時間都用在了上面。
連邢銘和小木都詫異韓試突然變得勤奮有上進心了,整個人散發著刻苦的光芒。
用小豬的話說就是大概有媳婦了,學會責任感了,充滿幹勁會賺錢養家了。
能不能成都是沒影的事,掙不掙得到錢暫時壓根兒不在韓試的視線範圍內。
但有人幫忙掙。
信仰的痛苦在《樂隊》上的首輪晉級賽中一炮打響,一首《假行僧》獲得了相當高的讚譽,第二輪中又以一曲《像風一樣自由》廣受好評,逐漸有了嶄露頭角的趨勢。
部分人認為樂隊是沾了韓試的光,因為從一開始信仰的痛苦樂隊屬於柿子工作室旗下,就是節目的前期看點之一,無數人衝著韓試的名字就先偏愛了幾分。
尤其是柿子們,由於愛豆的消極營業,從芒果臺五四青年晚會後又有三十來天毫無動靜,愛屋及烏地把旺盛的精力分到了樂隊與劉文宇的身上,在網上碰到了就是一個贊。
只是絕大部分網友覺得,信仰的痛苦當下的熱度或許與韓試有關,但在《樂隊》獲得的成績卻是實至名歸的。
因為《樂隊》的去留都是由現場樂迷評判決定的,並不取決於在觀眾當中的受歡迎程度。
就跟《華夏聲音》一樣,有些選手在網上的呼聲特別高,乃是是奪冠熱門,導師想讓人走就照樣胡淘汰。
況且信仰的痛苦在主唱夏芷蘭的加入後就如浴火重生了,在節目中的兩次演出都可圈可點,十分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