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再怎麼小的飛船,也是飛船,能源、引擎以及相應的計算機是不可或缺的,人類目前的生產力,很難大批次快速製造這些東西,故而必須要用上張然的造物能力,才能批次生產。
花費的倒也不多,一個引擎,大概0.1的造物能量,全都是散裝的零部件,然後讓工人拼裝。
但數量上去後,還是得花好大一筆造物能量。
另外還有“飛雀”級無人機,作為無人機,連維生系統都不需要了。
每一艘“飛雀”能夠攜帶一顆氫彈,只要能夠擊中目標,哪怕有去無回,被敵方擊落,也不心疼。
……
“每一艘飛船都要使用燃料,海燕級飛船的一次飛行,需要消耗掉化學燃料20噸。”
“燃料的重量,比飛船本身還要高。而且這些物質不可回收。”
“意味著我們的石油儲備,得去製造化學燃料。”
“打仗,打的就是資源以及科技……現在我們的資源不太充足。”
“科技層面…勉強算是星際文明吧,至少核裂變發動機還是有的。大多數的飛船,都是化學能飛船。”
“第一批的偵查無人機已經釋放出去了,很快就會抵達波浪谷區域,能夠探測出更多的資訊。”
“但願對方的智慧程度比較低下吧。如果虛空變形蟲的智慧很高,那這一戰還真的不好打。”
“氫彈的設計……倒是沒有問題。”
人類還是太弱了,太窮了……
張然召開完一次作戰會議後,有些疲憊地來到了東方實驗室。
怎麼想都覺得,目前所有的戰鬥方案,都不太靠譜。
他就像機器中的軸承,一刻都沒辦法停止運轉。
來到了東方實驗室,看著眼前巨大的託卡馬克裝置。
可控核聚變的專案依舊在穩步推進,目前可穩定放電4000秒的時間,距離真正的商用並不遙遠。
林秋月等少量的精英科學家,卻不得不抽調出來,參與高當量氫彈的設計工作,最好是能把這些氫彈,搞得小一點。
畢竟他們算是整個世界,最瞭解核反應的人了。
“你放心,億噸當量的核彈我們很快就會幫你弄出來的,不算是太難的東西,我們人類七八十年前就生產過大伊萬。那時候的科學家連超算都沒有,可不要小看了我們啊。”
“應該不用一個月吧,我們不但能復刻出大伊萬,還能將它改進,讓其當量更大,質量卻更小。”
林秋月已經是強者的模樣了。
她說一個月,實際上……只要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