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持續時間,幾乎以指數形式上升,大概每隔兩個月,就能提升一倍左右。
這種飛速進展更可以說是另一種摩爾定律了。
按照目前進度,一年之後,穩定放電128000秒,差不多能走出實驗室,建立一個示範堆了。
她對這一點還是挺有自信的。
範教授繼續道:“第二個困難點,空間稀薄物質的捕捉,需要用強磁場材料。”
“但太小的捕捉帆是沒有意義的,一平方,兩平方的面積,捕捉不了太多的物質,至少需要一個一平方公里面積的捕捉帆,才能捕獲足夠的空間物質,讓我們儘快回本。”
“這種帆可以很薄,只要一層薄膜材料即可。”
“星雲物質中有大量的氦3,是下一代核聚變的主要燃料。”
“第三個困難點,大飛船!我們需要一艘更大的大飛船,作為現實宇宙的主要根據地。”
“目前的方舟號,效能不足以滿足需求……至少要10倍以上的大飛船。”
張然聽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打錢!
技術上,似乎沒什麼問題,沒錢才是最大的問題。
他抓了抓自己的頭髮,想要用我的造物能量,頭疼啊!
只有1450的造物能量啊!
至於下一個時代……只能寄託在核聚變早點完成了。
自從政府改革完成後,原則上,張然的造物能力不再用於民生,只用于軍事以及科研。
他目前只願意一些投資高階原材料,因為原材料投資起來便宜,價效比高。譬如高純度的圓晶,1點造物能量的圓晶,能夠生產幾十萬的高階晶片,這就顯得非常合算了。
又或者人類目前無法制造的高精密儀器,譬如大型託卡馬克中的各種裝置。
現在,隨著工業的恢復,人類能自己造的科技產品正在慢慢變多。既然人類自己能生產了,我還投資它幹嘛,直接變出一艘飛船?你們想的美!
想著想著,他又隱隱有點肝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