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靠人的意志按捺不住這種先天的本能想法。”
“但現在,我們可以用技術的力量,強行按住基因本能。這就是未來啊,定製性格帶來的無窮未來,我們的社會都能因此更加美好!”
娜塔莎又問:“丁教授,還有人認為,大腦晶片本質上是樂絲晶片,它只是調節人的快樂機制,來達成自己想要的某種人格,譬如學習的時候感到快樂,做菜的時候感到快樂。對於這個觀點,您有什麼看法?人為調節快樂機制,似乎違背了大自然的創造。”
丁教授沉默了片刻,說道:“自然的創造是有極限的,自然的創造也並非完美生物。如果人類想要完美,就必須透過自己的頭腦,向前邁出勇敢的一步。”
“我們目前確實只能調節人的快樂機制,一些更加複雜的情緒,痛苦、悲傷等等,暫時不能夠調節。但我相信,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我們將完整補充‘人類哲學行為正規化’,如果你想體驗抑鬱症的感覺,在不久遠的未來,或許也能夠做到。”
“在這裡,我需要宣告的是,這和吸毒不一樣,所有的一切激素調節都是基於‘人類哲學行為正規化’之內,不會超過人類能夠承受的閾值。”
“而且目前能夠改變的行為模式相當有限,我們還在想辦法填充這個框架。”
“目前有一個觀點,對快樂的追求,只是一種比較初級的行為調節模式。”
“如果在未來,我們想要突破這一框架,就必須要思考另外的一些東西。對哲學樹的攀爬,我們只邁出了小小的第一步而已。我們認知,我們存在。”
主持人娜塔莎又問道:“未來的我們,能透過大腦晶片直接進入虛擬世界嗎?一個完全自由,依靠想象就能進入的虛擬世界?”
“理論上是可行的……但目前的政府不會提供相關技術。我們對自己的自控能力並不放心。這一技術主要還是用於科研用途,特別是提升大腦的注意力,警覺與丘腦有關,定向與前額葉眼動區有關,控制與背外側前額葉有關。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能夠讓注意力上升一些。”
“是的,適合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說完這句後,臺下再次響起了一片鬨笑聲。
看著時間也不早了,娜塔莎問出最後一個問題:“我大概聽明白您的意思了,‘人類哲學行為正規化’是近階段最為熱門的研究方向,需要更多的人類樣本案例。而大腦晶片又能夠透過快感調節,輕微改變人類的行為模式。”
“譬如集中注意力會產生一系列的快感,看到伴侶的時候也會產生微妙的快感,從而出現一些終身伴侶。”
“您怎麼看待倫理層面的改變,我們真的有能力操控自己的行為方式嗎?這是全人類享受充分自由,還是極端的不自由?它促使著我們所有人,成為道德品質完全相同的,思維方式也完全相同的生物?”
“我們很多學者認為,這一條道路是通往完美社會的捷徑。”電視臺上的丁一衛教授沉默了片刻,“關於自由與不自由的看法。我認為目前的我是高度自由的。”
“我恢復到了過去的某種心態,並非政府強制要我加班加點地工作,是我自己選擇了目前的生活,也非常滿意目前的狀態。”
“至於所有的人類,性格會不會同質化。我認為是不會。因為在未來,隨著框架結構的完善,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性格可以自由選擇。不管是愛好學習,還是愛好做菜,又或者愛好釣魚,全都可以自由選擇,崑崙山政府不可能強制要求你選擇什麼樣的性格特徵。”
“在這種情況下,不可能出現人格層面的同質化。”
“我個人還是比較贊同這種修改的,前提是不超出人類本身的界限。這樣一來,我們便有足夠的糾錯能力。”
電視節目播放到這裡就結束了,但崑崙山中產生的輿論風暴卻遠遠還沒有到消散的地步。有一部分思想比較新潮的,已然報名選擇接受實驗,但大部分人還處於觀望狀態。
而崑崙山政府也鄭重公告:“關於大腦晶片的安裝,僅基於個人自由選擇。政府不會強制要求每個人都安裝,不僅是今天不會,今後也同樣不會。”
關於“人類自由”的辯論,在這一刻正式打響,“糾正機制”、“精神自由”成為了主要關鍵詞,在今後的數十年裡,長久不成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