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何原因?
莫非……
“你既然為我帶來了這首詩,不知,可知這詩是何人所作?”馬車內,傳出了昌平君已然回覆平靜的聲音。
這番話,是對著那黑衣密探所說。
他再三回憶了一番,確定了這首詩不是古人所寫。
“回相邦大人話,此詩確實不是古人所做,而是今人作品。
三日前,在一場韓國叛逆分子的宴會中,魏言作此詩。”那黑衣密探下馬,對著馬車內抱拳回答道。
“魏言?!”昌平君略微一震驚道,馬車內,他的面部表情略微失控了幾分。
“這是個很不錯的訊息,當賞。”昌平君開口對著車外的兩名自己的親通道了一句,隨後又一次低頭看向了案牘上的竹簡。
“謝相邦大人。”那黑衣密探對著馬車內一禮,隨後便騎上馬離開了。
他們都是專屬於昌平君的力量,就像羅網之於趙高一般。
這麼多年來,昌平君利用自己身為相邦的身份,平亂功勞,乃至楚系外戚的幫助,招募死士,收攏諸子百家,江湖勢力,在暗中建立了很大的勢力。
鑄劍也好,磨劍也罷,都是在等待著出鞘飲血的時機。
他也一樣。
田光可是個好幫手,其麾下還有農家六堂十萬弟子,在平日裡,代表民意,在關鍵時刻,這是一支軍事上不容任何勢力小覷的力量。
只是不知為何,他已經很久沒有聯絡上他了。
但農家和田光的先例給了他一個啟發,那就是,他可以在暗中尋找一些江湖勢力,來幫助他完成他的夙願。
比如,墨家。
又比如,他一直在尋找的流沙。
又比如,自桑海之濱,小聖賢莊之事後,他一直在尋找的一個人。
魏無忌之子,魏言。
魏言既然也和流沙一起出現在了新鄭,那麼是否也……
這算不算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