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大唐沒有絲毫準備,也一定會如原歷史一樣被打個措手不及。
既然知道吐蕃的狼子野心,楊帆當然不允許大唐的百姓再做無謂犧牲。
之所以現在把這個問題提出來。
一方面是因為想轉移李世民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楊帆知道今天的事兒有些鬧大了。
他可不敢百分之百的保證能安然無恙度過。
假如因為這事而耽誤了提醒李世民早做準備,楊帆會愧疚一生的。
這可涉及到了活生生的生命,涉及到了千家萬戶的家庭。
畢竟,拒絕和親可是楊帆一貫的主張,他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看著楊帆嘲弄的眼神,本來還言辭鑿鑿的李世民也有些不自信起來。
像是詢問,又像是喃喃自語:“難道吐蕃真敢狗急跳牆不成?”
要說滿朝文武,最不想開戰的也許就是李世民了。
雖然大唐兵強馬壯,但這幾年要麼雪災、要麼旱災,朝廷並沒有多少餘糧。
打仗靠的是什麼?
除了人力,其實比拼的也就是國力,糧食等後勤保障在古代就屬於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雖然因為楊帆的原因,李世民的手頭寬鬆了一些。
但這些錢糧都是為了實現心中偉大的夢想而準備的。
手中的錢糧李世民並不想浪費在與吐蕃這種苦寒之地的爭鬥中。
對於吐蕃會不會真的出兵,其實楊帆並沒有肯定的答案。
因為他也不知道事情到底會不會發生。
只是根據原歷史的推測,大機率會發生而已,所以忍不住提醒:“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古之名言……”
“吐蕃就相當於一群狼,而大唐就相當於一頭雄獅,這些狼想要吃掉雄獅保護下幼獅,當然得挑逗這頭雄獅讓其暴怒,這樣才有可乘之機!”
李世民若有所思,有些神色不明,作為身經百戰的帝王。
他並不是不知道這樣的道理,只是不願意往這方面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