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與其他三省六部各司官員一同在太極殿外的廣場上等候召見。
放眼望去,整個廣場已人滿為患。
這裡不僅有長安城的各級官員,也有從各地趕來述職的各地官員,更有帶有異域風情的外族人員。
因為禮部早已安排好各自的區域,大家都在規定的區域內靜靜的等待著。
這麼多的覲見人員,當然是不可能一次性全部被接見,所以有著嚴格先後順序。
按照現代人的思維,皇帝首先應該接見的是各藩國使臣這些國際友人。
畢竟國家形象很重要嘛!
如果你這麼想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大唐恰恰相反。
首先覲見皇帝的是各地的封疆大吏,如大都督、各州刺史。
其次才是各州府地方官員。
最後才到所謂的藩國使臣這些國際友人。
至於這樣的安排會不會影響到大唐的國際形象,李二陛下以及眾朝臣從未考慮。
因為自從東突厥被大唐兵鋒所滅,大唐從上到下那可是自豪感滿滿。
這些外族的蠻夷,在眾人的眼裡根本就是還沒有進化完全的野人,屬於妥妥的下等人。
對於下等人有必要尊重麼,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這時候可還沒有崇洋媚外的思想,也沒有阿諛奉承、甘願做奴才的軟腳蝦。
更何況,李二陛下以及眾大臣那可是從戰馬上取得的天下。
他們清楚的知道,這世界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交情。
尊重也好、交情也罷,都是用拳頭換來的,而不是用嘴巴喊出來的。
這些蠻夷雖然看起來低聲下氣,但何嘗不是狼子野心。
所以這樣的安排也就理所當然。
看著遠處碧眼黃毛的國際友人,正規規矩矩、恭恭敬敬的排隊等候。
這些人沒有絲毫的傲氣,也不敢有絲毫的抱怨,楊帆不由一股豪氣從心底升起。
這才是煌煌天朝,這才是一個有脊樑國家應有的氣度。
就該這麼威武,就該這麼霸氣!
外國蠻夷而已,愛來就來,不來就收拾你,直接打到你服為止。
一個國家的強大永遠不是靠嘴巴說出來的。
從這一點上,楊帆真的很佩服李世民,也許只有在這煌煌天朝才能見到每一個人都是挺直的腰桿。
感嘆之餘,楊帆環顧了一下自己所在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