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歐陽詢臉色一陣紅,一陣白,顯得尷尬至極。
之所以如此,得要從歐陽詢的生平說起。
年幼時寄人籬下、流離失所也就罷了,但歐陽詢當官以後卻也是一個軟骨頭。
在隋煬帝時期,歐陽詢任隋朝太常博士,後來宇文化及在揚州稱帝,歐陽詢看形勢不對,馬上投降為宇文化及效忠;
當竇建德建立夏國,歐陽詢又在夏國任太常卿一職;
李世民大破竇建德平定河北,歐陽詢又一次投靠大唐。
因為與高祖皇帝李淵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職。
一次次的背主、投靠,歐陽詢最後在大唐貞觀年間累遷銀青光祿大夫、給事中、太子更率令。
說得好聽一點那是福源深厚、逢凶化吉。
說的難聽一點其實也就是牆頭草兩邊倒,誰當家作主就投靠誰。
這樣的人根本沒有骨氣,妥妥的投降派。
如此毫無氣節的臣子,在楊帆看來,比三國時期那個三姓家奴還要遠遠不如。
即使是歐陽詢有再高的文學成就,也不會讓楊帆心生敬佩。
在楊帆眼裡,這老頭最多也只是一位寫一手好字的文人而已。
如果作為一名書法家,楊帆倒也不會說什麼,反而會豎一個大拇指。
如今又一次展出軟骨頭的一面,這才讓楊帆氣憤不已,也是剛剛藉機諷刺的原因。
以女人去換取所謂的和平,還說的那麼大義凌然,自然引起楊帆反感。
所以說話毫不留情,甚至有些陰陽怪氣。
果不其然,歐陽詢聽懂了。
即使再好的素養,也不禁變了顏色。
那張乾癟的臉龐,高高聳起的顴骨,如同只有一張老皮包著,臉頰不斷抽搐,顯得有些猙獰。
明顯是在拿自己牆頭草的人生說事兒,差點沒把歐陽詢氣得鼻孔冒煙。
只能用顫抖的手指對著楊帆怒道:“莫要太過分了,老夫從未招惹於汝,如今卻如此譏諷於某,是為何意?”
李世民肌肉也是一陣抽動,太陽穴突突亂跳。
正所謂打人不打臉,這混不吝的小子怎麼專門朝別人臉上呼呢?
這話……,呃……任誰也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