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輿論風向,他們沒辦法改變,唯一能做的,那就是要麼不捐,要麼是悄悄捐;
當然,不捐的佔了大多數;
難道,這就是大眾想要的結果?
本應該能幫助更多的人,結果被不正確的輿論引導,導致捐款的人越來越少,這就是他們想要的?
現在,馬毅搏的觀點,可謂是讓他們非常認可;
捐贈者不應該被歧視,如果能形成正迴圈,那才是社會之幸;
樂於做善事的人,本應該在社會上的到善待,本應該有更多的機會。
「好了,關於秦小媽的事情,今天就到這裡,大家有什麼要問的,可以提出來,能回答的,我們都會回答」;
「關於具體資料,可能沒有那麼清晰,大家可以給自己審計的同事打電話,讓他們把你們想要的資料仔細審查就好了」。
「哈哈哈」;
又是一片笑聲;
不得不說,馬毅搏的話,不僅說到他們心坎裡面了,而且還是那麼的幽默。
「馬總,剛才聽張總說,秦小媽不僅供應秦大媽店鋪,還供應美好家,這個美好家是你們羊城的那個美好家嗎」?
「對,就是從羊城起來的那個美好家,現在規模也不小,應該有一兩百家店鋪了吧」。
「馬總,聽說那個美好家也是您的產業」?
各位投資人都看了過來,雖然這個訊息對於他們來說,並不算特別意外,但還是想聽聽,馬毅搏為何在創辦了一個秦大媽後,為何還會有一個美好家?
這兩者,很明顯是有衝突的,說是競爭對手都不為過。
「看來,大家的調查工作很到位」;
「沒錯,美好家也算得上是我的產業「;
「想必,大家內心都有一個疑惑,已經有了一個秦大媽店鋪,為何還要在獨立出來一個美好家」;
「大家也會想,會不會以後把秦大媽往美好家轉移等等」。
「馬總,我不是那個意思,只是想了解下為何同一個產品用兩個不同的品牌」;
那個提問的投資人連忙解釋,雖然他心裡的確有這個想法,但絕不能被馬毅搏給打上這樣的標籤,;
一旦被打上這樣的標籤,那接下來的投資,很可能和他們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