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投資三個負責人;
科城集團四個負責人;
高盛三個人責任;
idg三個負責人;
紅杉資本三個負責人;
……
“吳總,我們秦大媽店鋪的生意,可不僅僅是這一個店鋪這麼好”;
“你在羊城,應該也知道我們秦大媽店鋪穩定期的生意”;
“待會,我們可以在周邊小區轉一轉,應該也有我們秦大媽的店鋪,看看周邊的生意是不是與這裡一樣”。
“馬總,我聽那個門口的喇叭一直在喊七折優惠,七折的話,咱們還有沒有利潤,會不會虧本”?
問話之人,是金沙江的朱總;
朱總這些年,一直投資的都是貿易類,對於秦大媽店鋪這種生意更是看重。
“朱總,你這話一問,就知道是最接地氣的行家”;
“全場七折,咱們秦大媽雖不至於虧,但也沒有怎麼賺,幾乎是保本操作”;
“說實話,其實就是開業這幾天的一個賺吆喝活動,快速吸引人氣”;
“不過,大家不要以為我們恢復原價後,秦大媽店鋪的淨利潤能有30%,那就離譜了哈”。
“哈哈哈”。
所有人都笑了出來,誰都能知道,這種賣菜的生意,利潤率肯定沒有那麼高;
或許,單品類的個別蔬菜,利潤能翻倍,但統一下來,其實並不高;
這種關乎菜籃子工程的生意,國家都有相關的利潤標準。
“去年,我還在集團內部開會說過,等以後秦大媽店鋪市場穩定了,我們要主動降低利潤”;
“馬總,我沒聽錯吧,主動降低利潤”?
“對,你沒有聽錯,就是主動降低利潤”;
“現在,我們秦大媽店鋪的淨利潤在15%20%左右,現在由於我們是擴張期,風險比較大”;
“等我們秦大媽進入到了平穩期後,我們會主動降低自己的利潤”;
“costco大家應該都知道,全球最大的會員制超市,他們會把每年的淨利潤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能超”;
“一旦超過了這樣的利潤,那就主動降價”;
“我們秦大媽店鋪也一樣,當市場平穩後,也要把淨利潤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