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這裡,在粵省合作的生菜、小白菜、蓮藕等蔬菜,農民每畝的收成都比他們以前高了三成,咱們的成本降低了一成多“;
“同時,我們還扶持一些比較有魄力的農戶,進行高科技培養”;
“比如無土栽培,室內多層架栽培等等,目前效果不明顯,但這種高科技栽培後,對於土地面積的需求降低很多,同樣的面積,種植出來的蔬菜比之前多了好多倍”;
“在秦省,為了支援長安等地的秦大媽店鋪發展,我們也考察過秦省環境,在長安不遠的咸陽,也就是您老家那邊,我們也有8001000畝的種植基地”;
“其中包括大蒜、生薑、土豆等硬菜,滿足秦省市場的同時,還能為我們華南提供”;
“目前,這些都只是一個初步階段,算是樣本”;
“這種模式如果成功了的話,以後我們就能大幅減少對那些供應商的依賴,提高農民收入的同時,也能降低咱們的成本”。
馬毅搏聽的很認真;
一畝地六七千元的收入,其實一點都不少,說是非常多都不為過;
在馬毅搏小的時候,家裡種的蘋果,說的是一畝果十畝糧;
意思就是種一畝水果,產生的效益頂的上十畝小麥;
雖說有些誇張,但事實就是如此;
不過,扣除成本和開支後,一畝蘋果最後能有六七千元的收入,已經非常可觀了;
這還是在蘋果價格比較高、高產量的情況下。
如果,按照2012年和2013年的情況,種植蘋果很有可能虧本,減去不算人工的開支,能做到收支平衡的都不多,加上人工的話,肯定虧本;
好在,2013年有秦大媽給白水寨人兜底,幾乎每斤蘋果都是1.8元以上,大大提高了人們種植的積極性。
自古以來,能讓農民賺到錢的專案,只要好好經營,都能賺到錢;
或許,沒有其他專案利潤高,但勝在穩定,勝在剛需。
“嗯,與農民合作,講究的是共贏,在農民有需要的情況下,咱們能支援就多支援”;
“我們不僅要推行現有這種種植模式,還要鼓勵農民進行大膽創新,利用高科技種植”;
“當一個村裡面,有三五家賺到錢了,其他家也會主動找上門合作”;
“同樣,一個村都賺到錢了,那這個鎮也會成為咱們的合作基地”;
“以此類推”;
“合作的時候,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我們稍微讓利都可以,但這種讓利,並不是直接給錢”;
“授人以魚而不是授人以漁”;
“我們可以給那些大膽創新的農戶予以支援,比如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免費指導,比如購買裝置我們可以與農名共同出資等等,具體你們根據實際情況再看”;
“不過,有兩點,我必須要強調,第一,就是食品安全問題,一旦出現農藥殘留超標,一旦出現使用違禁品等等,別怪我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