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你打算一次性開5家店鋪”?
“老周,咱們也得跟上馬總的腳步,人家秦大媽店鋪現在都已經有80家了,咱們才兩家,再開5家也就7家而已”;
“老林,咱們沒有馬總那麼有錢啊,按照咱們的資金,現在頂多再開三家”;
……
沒錯,說話之人,就是敢在億科城南門摸虎鬚的美好家兩個創始人,林文和周浩;
自從得到馬毅搏的100萬投資,再加上秦大媽沒有采取價格戰打壓,美好家在林文的運營下,竟然在億科城南門紮下了根;
雖說利潤沒有秦大媽最開始壟斷億科城南門時候的高,但美好家的利潤也不比如今億科城南門秦大媽店鋪差多少;
這主要得益於林文的差異化營銷策略:“送貨上門和增加海鮮品類”;
是的,正是這樣的差異化競爭,讓美好家在億科城南門這裡立足下來,與秦大媽分庭抗禮。
當然,邱風在與林文美好家的競爭中,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競爭路子,同時也把這件事情彙報給公司,成為秦大媽的另一種競爭路子;
其實很簡單,當邱風負責的秦大媽億科城南門店在美好家的競爭中,最開始的一週,秦大媽生意每況日下;
畢竟,兩家裝修差不多的店鋪,售價沒有太大差別的情況下,秦大媽被美好家分流這是一定的;
尤其是美好家利用秦大媽沒有的海鮮優勢,硬生生的留下一些屬於美好家的顧客。
邱風作為秦大媽億科城南門的店長,受到的衝擊可想而知;
但在馬毅搏要求不能採取價格競爭的情況下,只能另尋他法;
還別說,人在被逼到絕境的情況下,爆發出的潛能是無窮的;
硬生生的被邱風找到了一個適合秦大媽的路子,並且還能適合整個秦大媽店鋪的路子。
其實也很簡單,秦大媽店鋪在急劇擴張,需要新招聘的人數都是海量的,而那些招聘過來的一線實習員工,則被邱風當成了送貨上門的主力軍;
至少,每個店鋪裡面,都需要一個實習員工,這樣就與美好家的員工數持平,再採取美好家的輪流送貨上門,基本能把這一差距補齊;
其次,關於海鮮類,秦大媽店鋪沒有地方準備,但可以接受使用者預訂;
是的,可以說是最早的團購雛形了;
就這樣,邱風的這兩個措施,也讓自己負責的店鋪客戶流失速度得到了緩解,甚至慢慢有了好的轉變;
這一轉變,也被王利芬發現並且詢問邱風的措施後,再結合多方面意見,邱風的這兩個辦法也就在整個秦大媽店鋪推廣使用。
雖說邱風負責的店鋪業績穩定了,但也就只能保持那樣的平衡;
而美好家憑藉海鮮的優勢吸引流量,硬生生的從秦大媽店鋪撕下了一塊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