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劉威,一個普普通通的創業者”;
“今天,網上有很多討伐我的聲音,我也虛心接受”;
“五年前,我一個高中剛畢業的毛頭小夥子,沒有考上大學,也沒有去讀大專”;
“不是因為我看不上大專,而是家裡窮”;
“在我還上小學那時候,父親就去世了,母親一個人獨自把我拉扯大”;
“本來就沒有多少錢的家庭,如果上大專的話,對於我母親來說,壓力太大”;
“我身高只有一米六七左右,而去年過年回去的時候,我看到我母親的腰已經彎曲,頭髮也已經花白”;
“我頓時感覺自己這四年太過於自私,因為這四年內,除了第一年還經常打電話外,其他三年,半年還是一年打一次電話,我都忘記了”;
“為何要間隔這麼長時間才打電話呢?”
“因為我怕,我怕自己混得不好被母親知道,我怕自己沒出息讓母親傷心”;
“更怕自己在羊城沒有正經工作讓母親知道”。
劉威說到這裡,眼眶微紅,聲音也有些更咽;
現在的劉威,已經不是在背臺詞,而是回顧他的心裡歷程以及對於母親的虧欠。
“剛開始來羊城,我在一家電子廠打工,由於我個子矮,加上家裡窮,被很多人嘲笑”;
“還被人欺負”;
“那時候的我,每次被欺負的時候,都壓抑著怒火”;
“最後,多次被欺負後,我還手了,不要命的氣勢下,把對方打了一頓,打的對方再也不敢欺負我”;
“而我,也付出了代價,那就是被辭退”;
“之後的我,什麼活都幹過,送過快遞、幫人跑過腿、也在碼頭扛過貨物、工地也搬過磚……”;
“當然,打架成了常態,畢竟,底層的生活,尤其是幹體力活的底層,更是充滿了競爭”;
“如果你表現的懦弱,就會引來其他人的欺負,你不得不為了自己打拼”;
“這樣沒有前途的日子,我過了兩年多”;
“也正是這兩年的不如意,我幾乎斷了和母親的聯絡”;
“如果不是偶爾給家裡打一個電話,我母親估計都不知道我在外是死是活”;
“這就是我當時的現狀”;
“我也曾內心大喊,命運何其不公?”
“憑什麼別人生下來就是富二代,憑什麼別人家庭幸福,憑什麼我就要被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