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毅搏與劉威兩人,在外面越談越興奮,開始頭腦風暴起來,最主要的是有這個秦大媽的銷售渠道,不愁賣不出去;
就算蘋果不賺錢,但能給秦大媽引流過來,也是賺了一大筆呢。
“威子,王嬸在家,今年大概有多少斤蘋果呀”;
具體情況商議完成後,兩人又開始商量先從自家人那裡開始;
做生意,肯定是自家人優先,然後力有不逮的情況下,在幫助其他人。
“我們家就我媽一個人,之前聽說好像就四千斤左右吧”;
“那行,先把你們家裝了,剩下的我們家補上,這次如果好賣,我們就相當於開了一個先例,每個季節,全國都有當地特色水果,我們都可以嘗試自己採購,拉過來幫咱們引流”;
馬毅搏越說越興奮,彷佛思路開啟了一樣;
這段時間,馬毅搏對於秦大媽的發展思路,其實陷入一個瓶頸狀態;
目前看起來沒有任何問題,但秦大媽店鋪數量多起來後,如果沒有好的思路突圍的話,就很難繼續擴大;
因為馬毅搏在這一世,優先提出日清模式,但那個模式,也是非常容易被模仿的;
一旦大企業入場的話,他們對於成本的管控,肯定比秦大媽更為嚴格,那個時候,秦大媽的處境就很尷尬;
而現在,馬毅搏想到這個模式,不僅可以和全國各地果農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時,也為以後秦大媽規模做大後,蔬菜直接從種植基地採購埋下了伏筆;
有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那想要和農村的其他人繼續合作,就變得很簡單;
這個產業鏈一旦打通,秦大媽可以說在菜籃子工程裡面站穩腳跟,但想要實現這個目標,何其難也;
首先,秦大媽的規模和數量必須足夠多;
其次,前期與秦大媽合作的果農必須得到實惠;
最後,秦大媽的競爭對手將會從原有的菜品銷售變為水果銷售兩大塊;
林林種種,這都是未來的事情,目前只是心裡有個規劃罷了。
正是因為有了馬毅搏和劉威的商量,才有了馬愛國在家裝蘋果的興奮,不僅興奮自家蘋果可以賣出去,更是可以親自看到自己兒子現在的事業,是不是真如他說的那麼好;
這才有了開頭馬愛國和村裡人說話的一幕;
而這一幕,不僅僅是在馬愛國家,劉威家也是一樣;
這次只要一萬斤,劉威家四千斤,剩下的六千斤馬毅搏家補齊,湊夠一車,先來試試水。
當劉威的母親王嬸聽到自家兒子給她說,要把家裡的蘋果拉到羊城他們店裡去賣的時候,王嬸激動的眼淚都留下來;
在馬毅搏還沒有去羊城之前,王嬸或多或少都能知道自家兒子在那邊混得不好;
但自己有沒有辦法,唯一能做的 就是家裡多種點東西,用農作物換點錢,以後劉威結婚的時候,多部貼一些;
但如今,不僅開始做生意,而且還賺了不少錢,更是知道幫家裡解決負擔,這樣王嬸好不欣慰;
對於馬毅搏,王嬸從內心裡面感激,如果不是馬毅搏,自家兒子什麼情況,王嬸心裡也是有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