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方文淵閣印,也是內閣的正式大印,代表內閣,由首輔掌印。
“授總理處印!”
內侍又捧出一方銀印,卻小的多,乃是銀質小篆,與最早的文淵閣印倒類似。從這方印也能看出來,如今的總理處其實與早期的內閣類似,都是皇帝的私人秘書機構。
西紅柿
只不過以前內閣辦事程式是奏章等他們先看,甚至要提出處置建議,叫擬票,然後皇帝才看。
後來皇帝懶政,或是沒什麼能力,乾脆都交由太監代為批紅了,皇帝當起甩手掌櫃。
而如今皇帝的這個總理處,就屬於一個臨時機構,類似於後世的某某辦公組,不是正式衙門組織,也沒有正式官員編制,沒有屬官吏員。
授予一些官員總理大臣、協理大臣、總理處侍讀學士、侍講學士等頭銜,在總理處輪流當值。
重要軍機政務不經內閣,直接送到總理處,而且總理大臣等也不能先看,得直接由皇帝先看,然後皇帝做出處置,總理處的大臣們則奉旨辦事,也不存檔記錄等。
但總理處也有了草擬詔敕的資格。
他們草擬的詔敕分兩種,比如朝臣侍郎以上,外官總兵、知府以上升降補調,賑災等事,總理大臣接受皇帝指示,由總理處的侍讀、侍講學士書寫諭旨,經內閣傳抄,交有關部門,稱為明發,或稱內閣奉上諭。
而有關誥戒臣下,指示方略、考核政事、責問刑罰失當等機要文書,為防洩露,都是不交內閣而由總理大臣密封,加蓋總理處印信後,交兵部捷報處寄送各省有關官員,傳諭某官開拆,令驛站限時送達,稱為廷寄。
廷寄只許本人拆閱。
從總理處的辦事模式就知道,這純粹就是皇帝的秘書機構,還不是專職的,他們就是奉旨辦事,並沒有私自處份的權力。
除非皇帝遇到一些重大事務,拿不定主意時,才會找總理大臣們商議,所以也僅僅是有部份參預決策權,並沒有行政權。
行政權仍在內閣。
可內閣又失去了重大事務的決策處置權。
好在文安之做為新首輔,也授予總理處首席大臣兼銜,意味著仍是核心決策層的人,否則這首輔也名不符實了。
文安之拜受印,謝恩。
宋之普也跟他做交接,將一支筆轉交給文安之。
這支筆既普通也不普通,一來是皇帝賜給文淵閣的筆,有很多,但卻又是內閣權力象徵,俗稱政事筆。
首輔執政事筆,主持內閣大學士議政,執政事筆,總其記錄。
所以這筆是個象徵,代表的是首輔的權力。
文淵閣印、政事筆,內閣兩大權力象徵,現在一由皇帝賜給新首輔,一併由舊首輔移交給新首輔。
交接完成。
朱以海笑著鼓掌,殿上大臣也紛紛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