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恂也很從容。
父子都是那種聰明人,很清楚自己這次徹底的犯了界,已無僥倖之理。皇帝本就有意殺雞儆猴,如何還可能再朝令夕改,就算他們父子此時心裡後悔,想要再改變態度,也晚了。
侯恂畢竟也曾是崇禎朝做過總督、尚書的人,經歷了那麼多惡劣的黨爭政鬥,很明白這次事情的關鍵是什麼。
絕無幸理。
“當今還真是位殺伐果斷的皇帝,這個時候還能有這樣的決心魄力,對我等而言,固然是慘事,但對這天下,也許是幸事。”侯恂舉起酒杯。
“該妥協的時候能妥協,該強硬的時候能堅持,這位天子確實了得。當年崇禎如果能學他的妥協,也不至於在位十七年落的自縊下場。而弘光如果能有他的這種強硬,也不會讓南京一年便破。”
父子倆只能說是剛好撞上了刀口,結黨這個事情也不是說完全無辜,但若說結黨營私甚至欺君卻也談不上,只能說他們還以舊朝的那種做派來行事,甚至這次事件裡,還帶了頭,那麼槍打出頭鳥,也就一點不無辜。
只是他們也想不到,皇帝居然會如此下手快和狠。
他們甚至連一點逃生餘過都沒有。
雖然有許多人求情,但當臺院、廠衛又將十幾名官員牽連進來定罪後,這聲音已經漸漸消散了。
所有人都懂得了太子有皇帝撐腰,留守諸公更是鐵板一塊。
南北衙的二十位提督,甚至一起去拜見了太子,但不是為他們求情聲援,而是表明禁軍對太子的支援,對留守朝廷的支援。
而據說,禁軍提督拜太子這事,其實是他們得到了皇帝授意。
太子接見禁軍提督們後,就順勢在南郊舉行了一次閱兵和賞賜。
所有的聲音都沒了。
要麼此事到此為止,要麼請君入甕,自投羅網。
年輕的太子殿下,用最強硬的動作回應了這些嘈雜的聲音,天地一片清靜了。
侯恂他們只能成為棄子,雖然他們曾經以為自己能成為朝堂上的一股聲音,甚至可能為侯家父子為侯氏家族,謀取更多的政治聲望資本,現在卻全成了鏡花水月。
終究還是錯了。
酒杯倒滿。
爺倆舉起杯。
“願這天下如萬歲所願,能夠中興強盛!”
毒酒一飲而下。
兩人靜坐,默默的等待那一刻來臨。
李香君看著侯方域臉上表情開始變的痛苦,抱著他失聲痛哭,當他在她懷裡徹底不動了,李香君替他擦拭乾淨臉,然後拿起他的空杯,把壺裡剩下的毒酒倒滿,自己也一飲而盡。
侯氏父子賜自盡,家族財產充公,三代流放邊疆。
李香君選擇跟隨侯方域而去,秦淮河的相遇,十年的陪伴,不捨分別。
侯府滿門皆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