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範德朗還想擁抱,他趕緊扯回手,“聽說範司令榮升總督,真是可喜可賀啊,以後咱們直接打交道,也是方便多了。”
過於熱烈的寒喧後。
魏安也是公事公辦,說明了這次前來的主要任務,以及攜帶的貨物等,範德朗聽說了貨物數量後,非常欣喜,真是出人意料的多。
尤其是生絲、瓷器、茶葉這些可都是極熱銷的好東西。
“請大使閣下入城休息,我這就派人負責幫忙卸貨。”
“船上熱,讓船上的水手、商人們都進城吧,我早已經給你們準備好了清靜舒適的休息之地。”
魏安帶著手下踏上碼頭,感受著這座城池的勃勃生機。
港灣、碼頭,城內運河相通,城堡、炮臺、市政廳,基督教堂,還有學校、熱鬧的市場。
在這裡甚至還有專門的華人街區,裡面甚至有茶街、瓷街、碗街等,而這座城市仍還在建設之中。
一群華商前來迎接。
範德朗告訴魏安,為首之人是華人甲必丹。
魏安來前做了不少功課,知道這是荷蘭人、葡萄牙人等洋人,在南洋殖民地推行的一種僑領制度,任命在南洋經商謀生或定居的華僑領袖做為僑民的首領,以協助他們處理僑民事務。
在南洋,華人很多,既有定期往返的華商,也有些已經在本地落地生根的華,甚至有些已經在此很多代,他們形成了影響力不小的華人團體,也有了比較有威望的首領。
比如當年荷蘭人建立巴達維亞之前,附近不遠的萬丹港,就有許多華人華商,荷蘭人就想盡辦法吸引這些華人前往巴達維亞居住、貿易。
他們授封一些華人有威望的首領為甲必丹,讓他們來協助他們治理華人。
甲必丹在荷蘭語中,本就是商船船長或首領的音譯。
不過這些甲必丹雖替荷蘭人管理華人,但其實也沒什麼真正的大權,頂多跟內地皇權不下鄉,縣令把鄉里的管理權交給大族族長或是士紳們代為管理自治是一樣的,幫助管理,協助徵稅徵兵等等。
巴達維亞的商業繁榮,離不開華人的貢獻。
華人不僅提供穩定的中國商品,還控制著東南亞多地的香料種植和供應,吸引華人前來,也讓荷蘭人在南洋的殖民貿易中保持了足夠的優勢。
不管是牽頭貿易還是徵收稅款,荷蘭人都喜歡透過甲必丹。
當年荷蘭人封鎖萬丹港,然後又開出豐厚的條件吸引華商離開萬丹來到巴達維亞,在約三十年前,第一任甲必丹蘇鳴崗授任時,華人僅四百餘人在巴達維亞居住。
幾年前,荷蘭人攻佔了葡萄牙人控制多年的馬六甲後,在廢墟上重建馬六甲,特從巴達維亞招募了一批華人移民前往,並任命了一位華人首領為馬六甲甲必丹。
“巴達維亞的修建,全賴甲必丹率領華人工匠,這高聳的城牆,三條城中運河,這些年來,巴達維亞幾乎所有的建築都是華人工匠完成的。”範德朗在魏安面前,沒有吝惜對華人的稱讚。
曾獲得巴達維亞總督授予金牌的首任甲必丹蘇鳴崗,是福建人,十年前告老還鄉,後來又被荷蘭人請他去臺灣,幫助招商移民,他在臺灣呆了三年,但並不成功,最後見時局動盪,又返回了巴達維亞,三年前病逝,埋骨當地。
蘇鳴崗為巴達維亞確實做了許多貢獻,比如他最開始為巴達維亞招來了四百華人,然後經過多年努力,到十年前卸任時,華人已經有了數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