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皇帝賜字的,無不歡欣喜悅,捧著字就對著皇帝跪拜叩謝,高呼萬歲。
隨駕的首輔宋之輔,閣臣張國維、徐石麒,大臣劉宗周、洪承疇、錢謙益、朱大典、何騰蛟等一干大臣們,看到這場面,也只能站在那裡深感佩服。
雖僅是群小民。
但今天這一百多幅永不加賦一出,這天下誰還不知道皇帝今天說的這番話,誰還會不相信天子的仁政?
甚至可以相信,這山東新收復的幾十個縣,接下來會對紹天朝廷極為順從擁護的,畢竟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啊。
這位不過三十歲的皇帝,其權謀手腕真是越來越厲害了,短短几年,能夠做到如此深得民心,確實不是浪得虛名啊。
就看聖上這手段,請來縣裡一百多小民,這般恩攏,誰能比?
一百多幅永不加賦,其實也就是四五百個字而已,也就是相當於臨一張名貼,結果這幾百個字,一字千金的效果都不為過啊。
寫完一百多幅永不加賦,朱以海居然還有種十分暢快的感覺,並不疲憊。
他興致很高,還特邀請這一百多百姓,以及城中士紳豪強地主大賈們一道,前往城外的御營,巡視軍營,慰問士兵。
讓他們近距離的感受了下什麼叫天子親兵。
看著那威武雄壯的御林軍,然後在營裡享受了一頓軍中伙食。
就正常行軍時的軍中伙食,皇帝特意不讓額外加餐,士兵們吃什麼,他們也吃什麼。
御營行軍有乾糧,粟米一斗炒成十二斤八兩,米五斗可以做成炒米八斤。
炒米八斤可供五日口糧,炒麵八斤能夠八日口糧。
炒麵相比更有優勢,所以在北方,一般主要用炒麵。
炒米炒麵都是炒熟後再暴曬,一般泡著吃,易攜帶好運輸。
當然味道嘛很一般,如果條件好,後勤部隊也會運輸米麵,甚至就地採購補給。比如現在淄川駐紮,就會有管後勤的軍官到地方上採買,買米買面甚至買油鹽醬醋、肉蔬雞鴨等,能就地採買的,儘量就地採買,這樣能節省許多運輸供應成本。
當然就算就地採買,也是有標準的。
現在一下子許多人馬進駐,採買量大,肉蔬等也供應不及,但還是比戰時急行軍甚至在邊遠地方行軍要強的多。
比如今天在金吾鎮營中巡視然後吃飯。
金吾鎮是騎兵,伙食條件還更好些,士兵們吃白麵饅頭、玉米窩頭,然後就是湯。大鍋里加滿水,然後往裡扔上點雞鴨豬肉,撒上鹽,大火煮,煮的骨肉脫離,最後再加上蔬菜進去,就成一鍋很美味的湯了。
“行軍作戰,伙食以養力為主,軍中標準,每兵每日二升糧,平時行軍還沒今天這麼好伙食,主要是吃蒸餅,要是有戰情,還不能開火,只能吃炒麵。”
朱以海**慣軍中伙食,還給大家講解,“咱們今天待遇不錯,這有粗糧有細糧,饅頭、窩頭每人十個,還有肉蔬湯管飽,大家放開吃。”
大軍過境,採買也不易,淄川還算是當路的大縣,可三鎮人馬聚集在縣裡,兩萬人呢,雖不全擠在縣城,但能採買到的也有限。
所以也就是把平時的蒸餅改成了白麵饅頭玉米窩窩,再配上肉蔬一鍋燉的湯,已經很好了。
金吾鎮的騎兵們對這伙食很滿意,大家每人端了一盆堆高高的饅頭、窩窩,又打了一大盆的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