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海上升明帝> 第583章 進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83章 進軍 (2 / 5)

博山雖然設縣,但四面環山,地寡土瘠,上下四等地也不過七萬多畝,其中上中兩等地只有一萬七,農業收入連百姓口糧都難滿足,但是這裡山多也礦多,煤鐵鉛等礦產多,在明代時,因處山區偏僻,所以私採礦產業很發達,幾戶人家,三五條鎬,幾盞燈,數條繩,一架軲轆,就能開採煤,所以這裡有大量的私產小礦和大量的礦工。

私礦業發達,還帶動這裡的陶瓷窯業,靠近煤層的黏土是重要的燒瓷材料,而煤又是燒瓷良好的燃料。

顏神瓷器價格便宜,質地堅硬,在山東很有市場。

神策軍進駐顏神鎮、青石關後,這裡很快恢復往日熱鬧,甚至因為遷都登州,還使的這裡越發的興盛了,朝廷對礦業、瓷窯等工商業的支援,更是讓這裡達到一個新高度。

大量的山東難民湧入後,朝廷又在這邊招聚流民屯墾,推廣種植玉米、土豆、紅薯、高粱等,漫山遍坡也到處種上了雜糧,又有從青島、來州、海州等地不斷運來的糧食,極大的讓這裡興盛起來。

所以不僅顏神鎮,就是相鄰濟南邊境上的這些鄉村,都非常擁護大明。

今年兩度起蝗蟲,夏季還漲過次大水,黃泛區一片澤國,百姓受災不小。

而大明積極救災,尤其是還發布命令,鼓勵百姓捕蝻滅蝗挖蟲卵,運糧過來向災民們收購蝗蟲蝻、蝗蟲卵。

以糧易蝗,也可以換錢。

蝗蝻三斤,給糧一斤。蝗卵一斤,給糧三斤。

還到處派人去傳播捕蝗滅蝗的辦法,如在淹過水的河灘地挖開土找蟲卵,在蝗蟲剛出卵的蝻蟲階段,利有他們趨光、不會飛等特殊,挖溝、燒火等方式引誘,然後用網捕捉,拿水浸死,再曬乾,拿去換糧。

紹天朝不僅在清佔區邊境上設立收蝗點,還派人深入清佔區的山東河南各地收蝗。

蝗蟲能換糧,對於那些百姓來說,誰不高興,在這刺激下,本來動盪混亂的中原,是很難有效組織滅蝗的,但最終卻硬生生的在紹天朝的這種蝗糧交換下給控制住了,雖各地零星起蝗,卻沒形成席捲中原的特大蝗災。

要不然,孝婦河連線這些玉米哪還有收穫,蝗蟲最喜歡吃這些青了。

路邊採玉米的農民看到趙小樓他們經過,還特意跟他們笑著打招呼,要他們去摘些玉米。

李寶泉擺手。

天天訓練,不僅練武藝,也總是強調軍紀,可沒人敢隨便拿百姓的東西。

那農民見他們不去摘,直接就背了筐過來,直接往他們懷裡塞,搞的他們連連推辭,你推我讓的。

“怒髮衝冠,唱!”劉隊副帶著大家唱起歌,繼續行軍。

秋日裡,孝婦河邊山道上,紅色戎服的明軍御營神策軍猶如火龍蜿蜒而行,在這金黃的深秋裡添了一抹重彩。

趙小樓他們抵達西村時,上面傳來命令,讓他們營就在西村休息駐紮。

天色還早,軍官們指揮輔兵開始在村外立營搭帳篷。

村裡恰好有保長在組織收糧,這裡是濟南府淄川縣下,但這保長卻是大明任命的,本地編設保甲,組建鄉團,都是聽命於博山縣。

秋收開始,保長們就開始下村收糧。

不管是玉米還是谷麥等,到收穫季節都會第一時間收糧。

百姓們也向博山縣交地丁銀,留足口糧外,也把剩餘的糧食統賣給縣裡。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