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對於土司們來說,雖然明知道朝廷搞屯鎮,其實就是當年的衛所,而以前衛所移民屯駐,不斷的擠壓苗蠻土人的田地山要等,雙方矛盾衝突不斷,而朝廷地方官員卻又總向著漢民,於是往往最後總是爆發苗亂。
但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們,造朝廷的反都沒什麼好結果,就算能亂一時,也終究要被鎮壓下去。
不管是播州大土司楊應龍之亂,還是奢安之亂,又或是三徵蔍川之戰等,就算再難打,終究還是以大明的勝利而告終的。
更別說他們這種小土司,在朝廷面前,其實沒有什麼反抗之力。
能存活下來的土司,一般也很少主動幹這種亡族的事情,一般也是一些旁支雜系甚至是寨子苗民們作亂,他們土司頂多暗裡扇風點火,但很少真正下場的。
衙門裡。
新晉封為鎮遠開國郡公的袁宗第,還在招待天使,一同的還有忠信鎮的數員大將,以及朝廷新派來忠信鎮的監軍御史等幾位官員。
“偏沅可是要地啊,既是聯通西南的交通樞紐要地,也還是重要的商道,這裡在漢唐時就已經是古苗疆商道了,我大明朝在此設衛置所,移民屯墾,經營多年,前些年因中原動盪,因而荒廢混亂,現在就全拜託郡公重新安定此地了。”
袁宗第在天使面前,態度很端正,面對著新來的分巡、知府、御史等官員們,態度也很好。
他直言道,“皇爺高瞻遠矚,運籌帷幄,如今形勢需要,讓我們改為屯駐偏沅,這也是對我等將士們的賞賜優撫和信任,如今弟兄們終於可以把家卷在此安定下來,還能分得田地,一個屯丁能分十畝永業,二十畝口分田,餘丁、家卷也還能另分口分田,這樣的恩賞,弟兄們上下都是滿懷感激。”
“我們忠信屯鎮,絕對堅決擁護萬歲爺的旨意,替朝廷鎮守好偏沅三府,守好邊疆,自給自足,不給朝廷添負擔。
我們屯守之餘,也會努力訓練。
朝廷有召,隨時出征。”
這態度好的讓使者都意外,本以為會有些不滿。
“郡公不愧是在御營做過提督的,這覺悟可是非常高啊。”
“這談不上覺悟,弟兄們這些年跟著我東奔西走,南征北戰,甚至拖兒帶女的奔波無定,確實也都累了,如今終於能夠安定下來,還能分田授地,確實是非常滿意和心懷感激的。”
“要是人人都能跟郡公這般想就好了,陛下遠在奉天也能放心了。”
監軍御史接話,“陛下旨意,忠信鎮點選出五千屯守正丁,分為五番,每番千人,當值一月,如此輪流上番屯守,其餘點選一千八為預備丁,定時訓練,再剩餘的就地授田安置,應當沒問題吧?”
“完全沒有問題,五千屯守正丁,一千八屯守預備丁,都能馬上點選到位。剩下的分田授地後,我還會將其中壯丁按保甲法編練,農時耕種,閒時集訓,以保丁民兵身份,隨時接受朝廷徵召,為國效力!”
新來的監軍御史,是浙東出身的進士,據說還是張皇后孃家人,但跟那位被早早罷官的張國舅不同,這位聽說在御前也行走了一年多,還是個比較忠正的外戚的。
他一來,袁宗第送了份見面禮,他沒收,袁宗第對他印象就很好了。
而這位張監軍,也對袁宗第的這些回答非常滿意,確實是個忠心耿耿的正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