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一些地方部隊,將直接改編為團練,這純粹就是民兵,不再是現役。平時點選部份,農閒時集訓,一般只在本府縣內負責協防城池,緝捕盜賊等。訓練、出任務等給點補貼而已。
甚至都不需要額外的分田授地這些,民兵嘛。
現在湖廣的壓力已經不算大了,上游巴蜀下游江西,形勢都不錯,甚至淮西也都在明軍控制內,湖北的清軍被三面包圍,上游地區也落入明軍手裡,現在勒克德渾等兵馬既少,錢糧又不足,僅能龜縮在幾座大城中。
就如之前打夷陵和興安,湖廣的清軍都沒有什麼作為,已經打不動了,尤其是長江完全被明軍水師控制的情況下,他們現在只能分守幾大城池,根本不敢出城。
這種情況下,保持一個精銳的八千戰兵行營,再配上週邊的部隊,以及水師部隊,和上下游友軍,其實對湖北清軍是夠了。
御營是主力,團練協防後方,水師負責江上。
“湖廣是糧倉,過去湖廣熟天下足,如今卻成了朝廷一個巨大的包袱,必須儘快的扭轉,湖廣不但要自給自足,也還要成為朝廷的糧倉,而這些,不改變現狀是不行的。”
朱以海還是比較相信順營的忠心的,在另一個時空,順營基本上戰鬥到最後,除了開頭李自敬、田見秀等那一波投降清軍後,其餘降的沒幾個。
甚至南明的徹底滅亡,還得是李來亨部在康熙年間最終被圍剿殲滅於大巴山裡。
只是順營兵馬的模式,終究還是抱團的山頭,比較排外,比起御營這種新軍,差距很大。
“下一道聖旨給湖廣諸將。”
“興國公李赤心,賜食邑三千戶,實食封一千二百戶,夷陵府賜地三千畝。”
“安國公高必正,賜食邑三千戶,實食封一千二百戶,鄖陽府賜地三千畝。”
朱以海再出厚封重賞,李赤心、高必正兩位國公,皆賜實封千二百戶,永業田三千畝,其中實封千二百戶,倒不是劃拔一千二百戶人口給他們收稅,而是按宋制,按實封一戶,每月給錢二十五文,隨月俸發放。
一月是三十貫,一年三百六十貫。
而對高鬥樞、孫守法、賀珍、王興泰、黨守素、劉體純、袁宗第、郝搖旗、劉芳亮、劉希堯等皆封郡公,賜食邑兩千戶,實食封八百戶,在各屯鎮所在府賜永業田兩千畝。
而如王昌、張光翠、王進才、牛萬才、馬重喜、田虎、張能、劉國昌、劉世俊、李友、賀籃、楊彥昌、塔天保等各封開國縣侯,食邑千戶,實食封四百戶,賜永業田千畝。
袁宗第原是忠貞營,後與劉體純、郝搖旗等聯合李自敬、田見秀等另立忠義。當年他們的分裂,其實也是因為這代表著李自成死後的東西兩營人馬,對順軍領導權的爭奪。
最後隨著田見秀等投降,東營也算跨了,好在袁宗第郝搖旗劉體純幾個還是比較忠於大明的,並沒有降清,而是堅決尊奉朝廷繼續抗清。
尤其是袁宗第之前還在皇帝御營做過金吾提督,很得信任,現在以貴州提督銜為四川客將,朱以海這次以袁宗第和其手下的順營及貴州的一些地方兵馬,組成忠信鎮,加上重慶石柱秦良玉家的忠勇,也按湖廣屯鎮例改編。
兩國公、十郡公、十三縣侯,也算是對這七忠人馬的厚賞。
皆為世降一等的開國實封爵位,不僅是世封,還是實封,有食邑有永業。
從三千畝到千畝的永業田,朱以海也很豪爽,反正現在這七忠屯守的地方,本就是靠近土司的邊地,現在是地廣人稀。
徐石麒等大臣們聽到皇帝的封賞,也沒人上前反對。
反正攤丁入畝、士紳一體納糧後,勳戚佔田也不影響到朝廷的賦稅收入,特別是這種邊蠻之地,勳貴佔地,還能更好開發耕種,增加稅賦。
“希望他們都能夠明白陛下的一番良苦用心,能夠領封謝恩!”
------題外話------
早安,早點更新吧,最近失眠嚴重,熬到五點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