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不是那種一根筋的海賊們,他既有狠辣一面,卻也有謹慎小心一面,這些讓他能夠在海賊中走出來,但卻也對他有些限制。
正所謂投鼠忌器,當你有了忌憚的時候,做事也就沒那麼放的開了。
哪怕他現在是總理處大臣,身為平國公,但是面對皇帝的時候,骨子裡仍是那個出身卑微的漁家小子。
“荷蘭東印度公司說到底就是一家大商會而已,商人嘛,逐利求財,跟山西的那些晉商沒什麼兩樣,想當初,秦商晉商都因九邊的開中法而得利坐大,秦商主要是往河套漠南等地向蒙古人販貨經營,而晉商則出張家口向漠南西面的蒙古諸部,甚至是後金販賣經營。
為了利益,晉商可以不顧朝廷的律令法度,公然向他們販賣糧食,倒賣軍火等。
韃子在遼東苦寒之地,搶了許多金銀絲帛,但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喝的,遇災害饑荒時,鬥米八錢銀子,餓的人相食。
那些晉商為了賺韃子手裡搶來的帶血銀子,根本不顧其它,偷偷販糧運鹽過去,甚至偷運鐵料等,硬生生的把這些韃子喂活了。”
“於是崇禎這些年,韃子一次次入塞搶掠,每次都搶得數百萬金銀,數十萬人口牛羊,然後這些東西,轉手就都到了晉商手裡,晉商替他們銷贓,替他們拿搶來的銀子在關內買糧買鹽,再運回關外供給韃子。
多麼可笑的一幕,多麼可悲?
可晉商毫無廉恥,只顧著賺銀子,只看的到利潤,他們什麼錢都敢賺。
韃子入關後,在北京封賞功臣,不也欽旨特封了八大皇商嗎?所謂八大皇商不都是晉商?
荷蘭東印度公司本質上跟這些晉商沒什麼兩樣,資本逐利,只要利潤足夠,他們連絞死他們的繩索都肯賣!”
大明的市場有多大?
那是荷蘭人渴望而不可及的,一直以來他們都夢想著獲得對明直接貿易權,為此各種辦法都用過了,派使者朝貢請求,甚至武力相逼,可大明軟硬不吃啊。
本質上,荷蘭人的失敗,其實不是因為他們不強,而是他們來晚了。
澳門的耶穌會天主教,對大明滲透很深,從地方的督撫到朝中的尚書、閣老,甚至宮裡的太監等,各方面都有他們的人了,這些人自然維護葡萄牙人,堅決反對荷蘭人進來通商。
荷蘭人沒想明白這點,所以他們怎麼做都不會成功的。
朱以海也很清楚澳門葡萄牙人和耶穌會天主教這些人,但他現在並沒有做聲,因為他們是可以利用的。
同理,荷蘭人也一樣可以利用。
他起兵之初就是主動聯絡澳門葡萄牙人,買軍火僱傭兵,然後又主動聯絡馬尼拉的西班牙人,以夷制夷,用西班牙人平衡葡萄牙人。
再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威脅荷蘭人,迫使荷蘭人也與他結盟。
所以朱以海從一開始,就是打主意要拉上荷蘭人合作的,打臺灣也好,攔截貿易線也好,不過是以打促和,甚至開始是借葡萄牙和西班牙人來打壓福建鄭氏。
一步一步,最終把這些人都拉到一起。
不管是買軍械還是通貿易或是允許他們傳教,其實都不過是一些手段,步步為營。
葡萄牙人最終以為他們還能繼續獨佔大明市場,誰知道朱以海後來卻引入馬尼拉西班牙人,現在又迫荷蘭人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