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凍之前,已經在覺華島改造了大半年,不僅修復了原來的囤糧城,把那座南北長約一里,東西寬約半里,城高三丈多,底寬兩丈的城池修復加固,而且在城外還新修了一大一小兩座稜堡。
大稜堡在北門外,直通外港,既可保護運輸通道,更是北門外防。
而南城牆上原設二門,與龍脖相通處,現在新增小稜堡一座。這主島本就是兩頭寬,中間窄,猶如不規則葫蘆,孤懸海中。
這南門外增築稜堡,加築炮臺,自然就扼險而守。
當初寧遠之戰時覺華島失守,主要是寧遠城被圍住無法增援,也因為當時島上主要是水師兵,不擅步戰。
而且當時他們防守的策略是破冰,每天去破冰,試圖保留一道冰壕出來,但當時天氣太冷,這邊破那邊又結凍,所以清軍殺來,毫無防禦,最後全軍覆沒。
可明軍根本就沒打算借用海水冰濠來守城,甚至在上凍之前,提前就把水師船調去了旅順或青島兩不凍港了。
朱以海親自擬定的覺華守衛計劃,派駐了整整一個御營步鎮上島,五千戰兵,加一千八的輔兵,事先透過海運,也儲藏了足夠的火藥炮彈和糧草等物資,又運去了許多炮。
這本來就是故意誘敵的毒丸。
就等著一結冰清軍來攻了。
一旦結冰上凍,就會有幾個月的封凍期,覺華島孤懸海上,韃子能忍的住殲滅這支人馬的誘惑?何況之前還有過成功的先例。
戰鬥開始前,明軍就把島上的百姓,包括之前從遼西接回來的遼東,全都運去了山東等地。
島上就六千八將士們。
十一月底,海上結冰,島被冰封。
韃子調集騎兵十二隊為前鋒,奔襲覺華島。
後金騎兵,履冰馳進。
準備在靺鞨口登陸奪島,一路上都是非常順利,明軍根本就沒派人破冰,他們成功的抵達靺鞨口附近,準備上岸一舉拿下城池。
結果等他們到了才發現,這裡居然多了座堡壘。
堡壘倒不算大,就是一座稜堡,看起來很不規則,甚至還有些分離突出的炮臺等,堡牆也不高,壕溝也是幹壕。
意外出現的堡壘,清軍將領沒太當回事。
一座孤城,再添座堡壘,又怎麼樣?
可策馬衝近,稜堡上卻是火炮齊鳴,其火力之勐,甚至在第一輪就把帶隊的一名巴牙喇章京給打死了。
這可是前鋒大將。
他們還以原來對付明軍關寧錦防線的那種戰術來攻打,甚至只把這當成個海島小城,卻不料這是御營全新戰法下的新防禦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