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上游。
在這個夏末時節,再次熱鬧了起來。
長江荊江段上,船來船往日夜不停,無數的人馬在往來調動著。
一條船一直駛過三峽,抵達上游重慶府,再轉陸路抵石柱宣撫司。
自張獻忠攻入四川后,明軍一度潰散無應戰之力,各地明軍非潰即降,張獻忠據成都稱帝,建大西朝,年號大順,派兵招撫各地土司,卻唯有重慶的石柱不敢來犯。
石柱有一位七十二歲的巾幗戰神秦良玉。
年紀雖老,卻仍能頂半邊天。她丈夫本是世襲石柱宣慰使,被害後兒子年幼,於是秦良玉代領夫職,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過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諸多戰役,戰功顯赫。
石柱白杆川兵,更是天下聞名的精銳。
今天,這位七十二歲的老英雄,特意換上了朝廷給她封的二品誥命夫人的禮服。
八千石柱白桿兵今天也都精神抖擻。
“姑母,使者還在路上,不如先回屋等候?”總兵秦翼明扶著年邁的祖母勸說著,他是秦邦屏之子,也是個征戰多年的大將了。
“朝廷天使前來宣敕,豈能怠慢?”秦良玉雖然七十多歲了,滿頭白髮,但身子依然硬朗,她非常高大,是個超過一米八的高挑女子,因久領軍伍,有股不怒自威的氣勢。
孫子馬萬年馬萬春兄弟也都頂盔貫甲侍立在側。
聞言,馬萬年忍不住道,“還有朝廷麼?”
“掌嘴,說什麼混賬話,當然還有朝廷,日月永在,大明長存。”秦良玉喝斥孫子。
萬馬年不情不願的扇了自己兩巴掌,馬家秦家滿門忠烈,他父親崇禎十五年戰死襄陽,母親張鳳儀則在更早的崇禎六年戰死河南,舅公秦邦屏秦邦翰,戰死於征討女真的渾河血戰。
舅公民屏則戰死於平奢安之亂中。
天啟崇禎兩朝,石柱土司為了大明,率領白桿兵東征西討,多少人為國捐軀,可是打來打去,如今這大明兩京都沒了,甚至四川都為張獻忠所據。
秦馬兩家,也只能勉強保全石柱,可現在又出來一個魯監國,要來調他們出征。
年輕的馬萬年馬萬春兄弟都不願意再大明徵戰了,他們只想保護家鄉,守著石柱,管他以後是女真人坐天下,還是張獻忠割據四川,只要肯承認他們石柱土司自治,那他們也就願奉表歸順。
只是老祖母秦良玉卻仍是一腔忠君報國之心,一聽說監國要派使者前來,立馬提前做準備。
“來了,使者來了。”
督師朱大典和湖廣巡撫堵胤錫還有興國侯李赤心等幾位派了一隊精銳,護送著監國使者趕來石柱。
“在下張岱,翰林院編修,特奉監國旨意,前來石柱向將軍宣旨。”
一個五十許的男子風度翩翩,一見面就向秦良玉行禮拜見,雖是天使可十分有禮。
秦良玉笑道,“原來是張翰林,我可是久聞你大名,文章作的好,天下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