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國姓朱成功雖僅是錦衣千戶,但因為這次鄭芝龍還讓鄭綵帶了三千水師北上,為兒子撐腰壯膽,故此臨時御前會議上,年輕的朱成功也列席在座。
只不過朱成功倒也沒因自家如今總鎮福建,海上稱雄便自傲張狂,反而是十分謙遜的安靜坐於末席,虛心聽講。
會議的氣氛較為輕鬆。
不過朱成功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年輕的監國身上,看著這位比自己大不過五六歲的監國,短短時間已經建下如此奇功,如今更是侃侃而談,指點江山,心中萬分崇拜。
監國率軍北伐,進入三吳,現在卻又開始謀劃佈局於千里之外的荊襄之地,這份大局觀讓他十分佩服,相比之下,他在福建時,家中的父親叔父們卻只是盯著福建沿海幾個港口,談的也多是海上的貿易之利,並看不到此時中原劇變。
認真的傾聽著,慢慢的朱成功也發現了一些細節,就是在這御前會議上,雖然有兩位內閣大學士在,但不論是德高望重年紀大的老學士徐石麒,還是很年輕的小學士沈宸荃,以及協辦軍務的虞大復、陳潛夫、沈文忠等,又或誠意伯劉孔昭和左通政楊文驄等,他們在這會議上,雖也有發言,但總體都是在跟著監國的節奏走。
或者僅僅是拾遺補缺,整個會議都有一言堂的感覺,基本上都是監國上來就定下調子,然後大家補充細節。
這讓他很驚訝,要知道就算是在福建,以他爹鄭芝龍在鄭家的地位,也很難搞一言堂,那些叔伯兄長們,總是爭爭吵吵的,一件事情總要反覆爭論許久。
而像現在行在這裡,朱以海上來就把忠貞營提升為上衛親軍之一,還將他們授為御營前部,又是給十三家授爵封官,又是定荊州戰役計劃,居然沒有誰反對。
這裡面透露出來的有用資訊太多了。
首先一點,那就是魯監國在這裡有極大的威望,而這對於一個自立不久的親王來說,這是非常不易的,很明顯,朱以海能做到這點,憑藉的是他一連串的勝利,是勝利帶來的這些威望,是勝利讓大家漸漸無條件的擁護監國。
想想他在南京坐監讀書時,聽到的北京崇禎朝堂上的那些事情,崇禎在位十七年,首輔換了十幾個,大學士拜了五十多個,但朝堂都沒有一天清靜過,崇禎都根本做不到說什麼,下面就聽什麼。
“朱閣部不論資歷還是能力又或是官階都是足夠督師七省的,只是孤擔心他這個外來的和尚去了湖廣念不好本地的經,若是湖廣地方的官員將領們不肯支援,這督師也不好做。”朱以海道。
堵胤錫聞言立馬站出來表態,說他這個湖南巡撫,絕對支援朱督師,李赤心袁宗第郝搖旗三位忠貞營大將,此時也跟著拍胸脯表態,朱督師到了湖廣,他們絕對服從調遣,說往東不往西,說前進絕不後退。
“等收復湖北,李赤心鎮荊州,袁宗第鎮襄陽,高一功鎮武昌,郝永忠鎮勳陽,其餘諸部分鎮湖北各府。”朱以海安排道。
現在順軍餘部,大部份過江到了湖南境內,朱以海的這個安排,既可看做是對忠貞營各部的獎賞,畢竟這是劃分地盤,其二也還暗含深意。
其一就是忠貞營移鎮湖北,則湖南就是堵胤錫、朱大典率領的大明官軍重新控制,其二,忠貞營鎮湖北,則可擋在第一線。
在考慮派誰去取代何騰蛟的時候,朱以海其實也是有好幾個人選的,比如張國維、劉宗周、朱大典甚至是於穎、徐石麒,基本上都是內閣大學士,這樣過去才能壓的住何騰蛟。
但考慮到真正帶兵這方面有經驗的,其實也就是朱大典了,連張國維都不行,他雖任過兵部尚書,協理過京營戎政,可真正說帶兵打仗統領一面還是不夠。
就如錢塘江防線,張國維督師,但現在反饋的情況來看,他在統領協調各部人馬,籌集供給糧餉這塊,其實都做的一般。
只能說張國維忠心耿耿,短曉些軍事,但比起曾任山東巡撫平過登萊之亂,後又任兵部侍郎總督漕運巡撫鳳陽的朱大典,還是差了許多。朱大典平叛亂,剿流賊,都是有過實打實功績的,甚至最早就是做兵科給事中起家,後來按察福建,又抵禦紅毛番有功,吳三桂、劉良佐都曾在朱大典麾下效力過。
甚至在崇禎十四年,朱大典還曾短暫總督江北及河南湖廣軍務,仍坐鎮鳳陽,因不能持廉而被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