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諸位大學士們則既要把浙東八府統轄起來,徵糧收稅,供給軍需,還得要聯絡其它還未被韃虜佔領的地區,讓他們都能夠擁立魯監國,並向浙東派兵勤王,供糧繳銀。
大家各有分工,各司其責。
因為起義以來,朱以海能夠迅速取得數位帶兵將領的支援效忠,還能這麼快把寧紹臺地區整合起來,甚至還親自打了幾場勝仗,平亂兵,殲韃虜,所以現在在這些大臣們面前,說話也很有份量。
他一意北上親征,雖然大臣們心中總是不太支援,可最後也還是妥協了。
朱以海最後拒絕了張國維等提出要從紹興再派幾支兵馬過來增援的提議,這次北上不是大張旗鼓,而是突其不備來打偷襲的,這一萬人馬足夠了。
“如果能夠籌備一些鎧甲刀槍火槍彈藥等來,就好了。”
在簡單午餐的最後,劉宗周還是提起了在崇明監國的義陽王和在衢招兵的南陽王。
“義陽王在崇明監國一事,孤已經派了董志寧和華夏為特使,如今大敵當前,先聯手抗虜再說,等將來,先入關中者王。”
“至於南陽王,他一片忠勇,孤也派使者去傳旨,加封其為鄧王,拜徵虜大將軍兼領中軍都督府,許他募兵補充王府三護衛,守衛衢州,黃道周授金衢巡撫。”
張國維忍不住道,“殿下處置義陽王一事有失妥當,臣以為不正大位,無以號召天下,且杜後起。”
“殿下提出先入關中者王,這必起後患。”
朱以海掃過一眼眾大臣們,這些人個個德高望重,甚至有些還是以前就拜過大學士入過閣的,比如方逢年還曾做過首輔,最起碼也是巡撫、尚書。
朱以海的這個自立的監國,現在其實很需要這些原朝廷高官們為他背書。
畢竟眼下,誰都可以稱王稱帝。
就看誰能得到更多大臣元老擁護。
“此事孤也是考慮已久,眼下若是孤去旨,讓義陽王退位歸藩,他便肯麼?便是他肯,擁立他的那二十萬將士們肯嗎?”
“若是不肯,到時豈不是要內亂先起?”
“所以思來想去,現在也只能暫時不理會這些,先聯手抗虜再說,到時誰先打下兩京誰為帝。”
“殿下,可如此一來,到時萬一閩粵湘贛雲貴川諸地的宗室都自立為王,不聽號令那怎麼辦?”張國維問。
朱以海很淡定從容道,“只要肯一致對外抗虜復明,孤還是那句話,到時先入關中者王。但如果他們只是想爭皇位搶龍椅,自立名號然後背後捅刀子,那到時討伐平滅便是。”
“殿下何不早正名號,正式繼位稱帝?”
“收復南京之後再稱帝不遲。”朱以海道,眼下急於稱帝有利有弊,好處就是他如果暫不稱帝,那跟義陽王等就還有緩和餘地,而這正是現在朱以海最需要的,他如此北上三吳,就是要在這塊清軍新佔領區興風作浪,所以義陽王這支人馬他需要聯合,而不是先跟他們內鬥。
此外,朱以海很確信,義陽王這個由一群敗兵逃將們擁立的小朝廷,撐不了多久,所以不急著稱帝。
等他獲得更多勝利,等義陽王他們再潰敗後,到時他再稱帝,更加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