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海上升明帝> 第15章 糜爛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5章 糜爛 (2 / 3)

直接打斷他的廢話,“吳卿,孤如今將你視我心腹肱骨,你便也無需跟孤說那些場面說,就直接說點最真實的情況。”

吳凱暗暗打量朱以海,這個年輕的魯王給他非常不一般的感覺,大明崩潰滅亡之際,這樣一位年輕的宗藩親王,不僅拒絕降清,還不肯逃跑,而是勇敢的站出來即位監國抗清。

他這小半天仔細觀察打量,基本上確認了一個事實,這位魯監國不是那種一時頭腦發熱想坐上至尊之位過把癮的蠢人,也不是什麼腦子一熱什麼都不顧的瘋子。

他行事有理有條,這絕對是個聰明人。

想及此,吳凱也就很光棍的倒出了實情。

海門衛城是當年防倭所築,築城後設海門衛,駐守軍戶,世代相襲鎮守,海門衛本來是有五千六百人的,分了好幾個所,由浙江都指揮使司指揮。

後來因為倭寇襲擾,浙江沿海還新增了防倭六把總,六位把總相當於行都司級別,分領沿海諸衛。

不過到了明中期以後,衛所制度就基本上已經崩潰糜爛不堪了。

早年太祖設計的那一套朝廷不用花錢養兵,卻有百萬大軍的衛所制度徹底壞了,衛所軍田大多數被軍官們侵佔,衛所軍士們則淪為軍官們的佃戶,日子苦不堪言,衛所軍丁也疏於訓練,根本打不了仗。

嘉靖年間,倭亂嚴重,東南衛所不堪戰,朝廷只好如北邊一用開始採用募兵。

浙江設立了鎮倭總兵官,然後又分設了幾路參將,如戚繼光就是首任臺金嚴參將,屯兵海門衛城,從臺金嚴三個府下的各衛所,抽調精銳青壯軍丁,甚至直接招募礦工、農民為兵。

於是從衛所軍,變成了營兵。

戚繼光這位參將統領的人馬就是協守營兵,跟海門衛等原來衛所兵已經是兩個不同體系了。

營兵軍官大多來自衛所軍官,如戚繼光本也是世襲衛所軍官,再比如吳凱也是。

吳凱的海門參將,正是戚繼光臺金嚴參將的沿襲,只是如今沒有之前協守三府那麼大地盤防區,只剩下了台州一府,並駐防海門。

他麾下協營三千人馬,也是從海門衛等衛所抽調以及招募來的,這些兵既有借調更多是招募的,不是世襲軍戶而是民籍,是要拿餉銀的。

不過這些年來,朝廷到處打仗,又是內地剿匪又是九邊御虜,雖屢屢加徵,也不夠軍費開支,東南這些非要害地方就更顧不上了。

養兵費錢,巧妃難為無米之炊。

吳凱原是海門衛的世襲指揮僉事,後來一路做到了台州參將,本事有些,但也不會憑白變出銀子來養兵,更何況,這年頭武將們都喝兵血,靠這個發財。

衛所軍官們剝削軍戶,營兵武官們則剋扣軍餉等。

反正從上到下爛透了,甚至這軍餉還沒發下來,就要一層層的先剋扣一遍了,到了下面將領手上,本就沒剩下多少。

“可以拉出來打仗的現有有多少兵!”朱以海見吳凱越說越小聲,不耐煩直接核心要害。

“······”

見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朱以海想起明末那糜爛的軍隊,做了最壞打算,“你台州營三千人馬,能打的有三百沒?”

吳凱還是不說話。

這下朱以海也愣了。

還是在一邊的勇衛營王闖子更瞭解大明的軍隊,連最能打的關寧軍都有許多問題,更別說東南的這些軍隊了,戚繼光當年做臺金嚴參將時,也都是招募了義烏礦工而不用衛所軍戶。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