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守軍將領馮谷恩母親去世,他上表要回鄉丁憂。皇帝不準,要他奪情,他卻再三請求,一副至孝模樣。
總不能不準大將丁憂,這有違孝道。
“這一丁憂,就是三年。”皇帝嘆了口氣,“讓誰接替他,朕都不放心。匈奴人被馮谷恩打怕了,他們只服他。”
“父皇,宋明可以接替他。”蕭禛建議,“宋明這個人,老謀深算,雖一直和水匪打交道,卻罕有敗績。不如讓他去西北鍛鍊幾年。”
宋明是羅老侯爺的舊部,皇帝有點不放心。
雖說羅老侯爺非常識趣,在皇帝登基不久,主動交了兵權,稱病賦閒在家,打消皇帝對羅家的顧慮,督促兒孫唸書,走文臣的路子,皇帝仍是很顧忌他。
宋明十歲從軍,一直在羅老侯爺麾下。老侯爺退了之後,他被調往東南水軍,這些年和楚國、水匪打交道,戰功顯赫,步步高昇。
饒是如此,皇帝還是不太敢重用他,怕羅家軍死灰復燃。
“宋明?”皇帝微微眯了下眼睛,帶上了幾分警惕,“宋明今年不過三十出頭,他太年輕了點。”
蕭禛看透了他父親的心思。
宋明是老侯爺的舊部,肯定就是蕭禛的支持者。他年紀雖然輕,卻驍勇善戰,蕭禛很看好他。
為了把他推上高位,讓他去西北歷練幾年,蕭禛煞費苦心。
正好馮谷恩丁憂,現成的好機會,眾人都削尖了腦袋往上擠,蕭禛肯定也不甘心錯過。
與匈奴人打仗,很容易出戰功,是武將封侯拜爵最好的途徑了。
“父皇,不如擇將的事先緩一緩,再發書讓馮谷恩奪情,看看他的意思。”蕭禛轉移了話題,“兒臣最近看到兵部的奏疏,今年的軍需不減反增,耗了國庫大半。”
提到這個問題,皇帝也很頭疼。
“是啊,這些年都是小戰事,軍需卻這般繁重。若遇到了大戰事,如何了得?”
“軍中花銷,最大的耗費不是糧草,而是戰馬和軍餉。”蕭禛道,“軍餉不能剋扣,但戰馬折損的問題,應該能想想辦法。戰馬蹄子易損,折損八成因為這個。父皇,若能解決此道,豈不是能節省一大筆?”
“戰馬蹄子?”皇帝不太明白,“這如何解決?”
“兒臣也不知,但顧美人上次提起,她說她有個法子。”蕭禛道。
“什麼法子?”皇帝頓時來了興趣。
顧美人的奇思妙想,皇帝是見識過的。她多次立功,對社稷亦有幫助。她說她能解決馬蹄問題,皇帝是相信的。
他很好奇。
“來人,宣顧美人。”皇帝心急了,直接讓太監去通知顧清兒,省了蕭禛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