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其實也知道,這第一批移民多少有點小白鼠的含義。
哪怕是科研人員也是跟隨第二批移民,才會登上月球進行人造大氣層的研究。
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能夠說明問題,而第一批移民的福利,恰恰正是對風險的補償!
負責移民運輸的並不是嫦娥號與玉兔號,而是新的運輸飛船——奔月1號。
雖然速度稍慢,但一次能夠搭乘千人,順便還能裝載一定貨物。
如此龐然大物,在太空航行的能源消耗也不容小覷。
即便華夏暫時也只完成一艘運輸飛船。
“這是您的船票,請按照規定的時間在此等候,為你帶來的不便請多多諒解。”
第一批移民將透過十次運輸完成,月球移民登記處的工作人員耐心的解釋相關事宜。
很多人都以為第一批移民會一起登上月球,但條件所限,屬實只能分批運送。
不過官方已經掌握運輸飛船的核心技術,一年內應該可以實現單批次運送萬人。
對於身處奔月1號運輸飛船的人們,他們已經沒有心思關注這方面的問題。
奔月1號運輸飛船上,官方公務人員會講解月球人可以擔任的工作。
基本對學歷、經驗都沒有太多的要求。
只要肯吃苦,收入也不會比藍星的白領們低多少,甚至超過也並不是特別困難。
梁星從來都沒有小瞧過國家的力量。
哪怕沒有梁星的幫助,透過反重力技術——或者說反引力技術,國家科研人員成功研發重力裝置,並且在奔月1號上進行安裝。
哪怕進入太空,除了擺脫藍星引力瞬間的不適,飛船上的人們並沒有體會到失重的感覺。
很多人還疑惑這麼長時間都沒有飛出藍星,那得什麼時候才能登上月球?
直到飯也吃了,覺也睡了,講解也結束了,公務人員提醒大家可以換上宇航服登上月球,他們才反應過來。
這是已經到了?
相比奔月1號,真正踏上月球才讓人感受到身處外星球的不適。
公務人員比劃著在奔月1號上為大家講解的手勢,雖然也有人不記得,但大家都跟著她走,從眾應該不難吧?
這一刻開始,他們便算是月球人了,新的身份證將在下一輪運輸中送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