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回去過年嗎?”
越是臨近除夕,大街小巷便越是冷清。
但梁星實驗室的絕大多數學生,並不急著回家。
——不到除夕前一天,堅決不回家!
“兩門不及格瞭解一下?我不補過一門,回去要被打死!”
短短一個學期,梁星實驗室對外展示的成果已經有抗凝血藥劑與外骨骼裝甲等。
無論哪一種都是足以顛覆一個領域的產品。
這也讓梁星實驗室在許多家長的心中,已然凌駕於大多數重點大學之上。
這種情況下,告訴長輩自己考試全掛。
那隻能後果自負。
所幸梁星實驗室的補考規則也與其他學校有所不同。
梁星的助手歡迎學生隨時補考。
反正理論考試有小白II型充氣機器人監考;實踐考試同樣也可以讓小白監考,亦或是直接提交成品。
前者基本不可能作弊,後者提交成品的實踐考試,只要其他學生願意,確實可以‘協助’製作。
雖然按梁星實驗室的規定,協助製作必定扣分,但同樣也是實驗室規定,補考分數及格,無論分數多少都只算60分。
這也是為了方便統計學分的排名獎勵。
而且大多數只要提交成品的實踐考試——基本特指機械專業,時間消耗普遍較長。
梁星實驗室對於補考的要求沒有那麼嚴格,規定之內的取巧完全合情合理。
甚至目前還留在實驗室的學生,至少有一大半都是機械專業幫同學協助補考實踐。
其他專業也有同學幫忙補課的情況,但基本都沒辦法如機械專業這般直接代考。
只是透過這種方式完成補考,他自己到底會不會製作外骨骼裝甲呢?
梁星考慮過這個問題。
但這是學生自己的選擇。
而且理論考試沒有取巧的途徑。
畢業後側重理論研究也未嘗不可。
這也算是給那些實在動手能力不行的學生一個機會。
畢竟熱愛機械與動手能力不足並不衝突。
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固然是上上之選,理論指導實踐同樣也是不錯的選擇。
相比實踐考試,理論考試才是真正折磨學生的罪魁禍首。
沒有任何取巧途徑,只能死記硬背並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