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種技術對電影圈的影響,準確的說應該是對遊戲圈的影響——堪稱大地震。
至少角色扮演型別的遊戲將越來越難以生存,其他遊戲也只有向快節奏、行動式發展或許才有活路。
數碼寶貝系列第二季節目已經演示過潛入式數碼頭盔的特化產品,基本證實了意識潛入技術的可行性。
目前網上還有人鍥而不捨的‘萬人血書(110000求潛入式數碼頭盔’,但梁星一直沒有正式發售,無限空間的企劃也一直沒有發行,並不是不能完成,純粹只是給遊戲行業一個轉型的時間。
梁星從來都不希望壟斷。
授權意識潛入技術也基本不會故意刁難遊戲廠商。
畢竟遊戲行業就業人員可不是一筆小數目,梁星可以砸了大多數人的飯碗,剩下的人日子也絕對不會太好過。
但因此引起社會動盪,那絕對不是梁星希望見到的。
潛入式數碼頭盔給遊戲行業一個警告就夠了。
只要遊戲行業爭氣,能夠使用意識潛入技術研發梁星滿意的遊戲,那無限空間其實也可以回爐重做。
結合資料轉化與物質轉化技術的無限空間,或許才能夠滿足梁星對於研發技術推動社會發展的要求。
但如果他們不爭氣,那現在的無限空間也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
身臨其境的完全開放式遊戲體驗,絕對能夠砸了許多人的飯碗。
目前市面上其實還並沒有梁星滿意的遊戲是正兒八經需要意識潛入技術支援,因此潛入式頭盔當然也沒有正式發售——生產線圖紙早就送到大狗手上,這個時候也已經開始生產。
但遊戲打磨需要時間,這是梁星允許的。
反正潛入式頭盔的產量也不是太高,梁星並不急。
而從市面上電腦遊戲越來越少,手機遊戲越來越多的情況,即便最終結果不是那麼理想,梁星掀桌子的後果應該也不會引起太嚴重的後果。
當然,梁星慎重考慮過這個問題,應該不至於走到這一步。
遊戲行業的事情,梁星已經很久沒有關注了。
無限空間與資料轉化、物質轉化技術的結合也不是短時間能夠實現。
或許結合物質轉化可以一定程度模仿由虛化實的情況,至少本來就是物質轉化的結果,帶出無限空間的難度自然會簡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