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從乾清宮回來後,並不能說是休息,還需要處理大量的奏章。
不過剛回來不久,劉和就過來了,還帶著六個宦官,每兩個宦官都抱著一個大木箱子。
看到這三個大木箱子,未等劉和說話,朱英就已經猜到了裡面是什麼物件。
“爺爺果然不虧是九五之尊,說到做到。”
朱英苦笑著說道。
方才在乾清宮說的話,老爺子立馬就給他安排上了。
這還真是不講究呀。
“回稟殿下,陛下讓奴婢帶句話,讓殿下儘快處理完,莫要耽擱了明日的早朝,一切還是以身體為重。”
劉和躬身作揖道。
朱英無奈的點點頭,讓幾個宦官把箱子的奏章擺放好後,就讓其離開了。
這能算是自作自受嗎?
咬咬牙,朱英心中暗道:遲早都是要經歷這麼一遭的,早點晚點區別不大,只能是慢慢改革,才能夠擺脫掉這些煩惱。
現在的大明在制度上,太多的事情,不可能一下子就脫離開來,只能等朱英的各項安排落實後,才能逐步的減少。
突然的放權,對於皇權來說,也是個很大的打擊。
“如此看來,今夜當是個不眠之夜。”
想到這裡,朱英突然感覺每次到了晚上,就讓葉月清離開,似乎這個選擇有些錯誤了。
若是時刻月清研磨,自己批閱奏章起來,是不是也要多上幾分力氣。
微微搖頭,甩開這些想法,朱英開啟第一本奏章,認真的看了起來。
這裡數百本奏章,看似非常的繁多,但每一本奏章,都有很大的可能關乎到百姓民生,甚至是身家性命。
自然是容不得半點小覷。
所以不管再多的奏章,朱英都會認真的對待。
就在朱英挑燈夜讀的時候。
秦淮河畔,一搜兩層小閣樓的樓船,停靠在岸邊。
在這船的旁邊,還有一名讀書人打扮的中年男子,正在翹首以盼。
良久,他的面色露出喜色,終於是在巷尾看到了幾個熟悉的身影,他便連忙迎了上去。
在三人面前躬身作揖道:“學生周立,見過老師,白先生,張先生。”
周立所稱的老師,自然就是劉三吾,另外兩人便是張信,白信蹈。
“一切可曾安排好了,今日之事關天下讀書人,可是容不得半點馬虎,若是被人知曉,你我因此丟了性命還是小事,若是讓天下讀書由此地位下降,大明武人盛行,那可就是天大的事情了。”
劉三吾語氣嚴肅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