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也只有自己的父王,曾經因為一些事情跟皇爺爺爭辯過,那可是被皇爺爺拿著凳子腿追著打。
可是在大兄這邊,竟然還贏了。
朱允炆的眼中,滿是光彩。
少年人的崇拜,就是這麼的簡單,此刻的朱允炆都不知道,他自己快要成了大兄的小迷弟了。
而便是在這個時候,關於朱元章出宮的訊息,已經透過那位張先生,傳到了倭國商人這邊。….
倭國商人,在京師的地位不高,雖說大明如今在跟倭國征戰,但也不是說針對所有的倭人。
是以倭人的一些商貿行動雖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但也並沒有完全的消失。
因為長久以來的潛伏,許多倭人的後代,都已經取到了大明的戶籍,加上差不多的長相,熟練的地方話,也很少說有人可以認出來。
此時,坊市附近的一處民宅之中。
十多倭人聚首。
他們其中大半的年輕人,可謂是從出生就在大明生活,對於所謂的祖籍倭國,更是從未去過。
不過自小他們的父親就告訴他們倭人的身份。
大部分連倭語都不甚熟練,除了知道自己是倭人外,其餘的完全被大明的文化所同化。
且在姓氏上,都是沿用的大明的姓氏,只有迴歸倭國,才會說有倭人的名字。
為首的叫孟義,其拿出一張紙條放在桌面,供眾人檢視後說道;「有人給我們傳來訊息,大明的皇帝帶著大明的長孫,還有其他的三個孫子,此刻正在京師內遊玩。」
「目前,便就在距離我們不到數百步的秦淮河邊。」
「我已經派人去打探過了,信中所說為真,那些護衛雖然都是一身麻衣,但身態體型,無一不是武功高強之輩,只有錦衣衛才會有這麼多的高手。」
「能夠指使錦衣衛隨從的,只有大明的皇帝了。從年歲上來看,也確實差不多。」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絕佳的機會,此刻我們的國家,正在遭受大明的征伐,九州島大半淪落到了大明的掌控。」
「如果這個時候,大明的皇帝駕崩,絕對會讓在倭國的明軍,士氣低落。」
聽著孟義的話,看完桌桉上的紙條後,堂內卻是出奇的有些沉默。
孟義見此,不由有些憤怒的說道;「難道你們在大明已經淪落到這般地步了嗎,要知道,你們是倭國的子孫,是倭人,而非明人。」
「你們所用的錢財,地位,都是國內家族耗費大的力氣,給你們送來的,都到了這個時候,你們還在猶豫什麼。」
聽到這聲訓斥,不少人的臉上露出了羞愧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