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來說,還沒有進展到包工這一塊,基本上是屬於按天拿錢。
不過光是包吃包住,在如今的年底,對於許多貧苦百姓來說,那都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如今主要的活計,就是按照朱英的規劃,對於整個京師的改造。
在此之前,就南京城來說,是有著大致的規劃的,但是這種規劃,顯得比較小氣,凌亂。
主要體現地方,就是在坊市。
可謂是髒亂不堪。
哪怕是如今的大明京都,也不要想著有什麼好的衛生條件,有些巷子裡,屎
尿味特別濃重,底層的百姓都已經形成了習慣。
至於亂丟垃圾這種,在坊市已經是很自然的現象。
倒不是說京師每個地方都是如此,在內城,達官貴人的居所,都是有專門的人負責監察,打理,情況完全不同。
是以即便是京師,兩極分化的情況,在繁榮的衝擊下,也顯得越發嚴重。
朱英的改造,就是拆除一些違規搭建的建築,擴大道路的規範,包括公共衛生間的加強,增多。
還有設定專人對於京師,哪怕是貧民窟的地方,也要保持乾淨整潔。
是以環衛工這個職業,在朱英的推動下,便就應運而生。
而與之相當的,在治安司的下屬部門,城管的職位,也被設立出來。
城管目前並不叫城管,而是叫京師城內管理衙門,不過或許是歷史使然,叫著叫著,俗稱也變成了城管。
有道是開門七件事,財迷油鹽醬醋茶。
京師環境的維持,並不是說天天打掃便就好了。
三分建,七分管。
即便是揹負了很多罵名,但城管的作用性,依然是不可忽視,且極其重要。
道路再寬,人流的分流,馬車的胡亂行走沒管好,那也是擁擠不斷。
坊間的道路今天整理完,明天同樣會出現佔道經營。
本來就人多的京師,連走路都是個問題。
像是那些小巷子裡,即便是上午清理,可能下午就有人去拉屎撒尿了。
朱英把五城兵馬司,治安司中,原本負責這一塊的職責,單獨拉了出來,做了更為細緻的劃分,才有了現在京師繁榮之下,井井有條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