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簡單的一句護,實則對於百姓來說,那便是致命的打擊。
那些幫助倭商潛藏的百姓,換做是別人,自然不會憐憫,甚至都不會想到這塊去,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便就是這般道理。
尤其是在行為上,不管是怎樣的想法,終究是幫助了倭商,那就更不用說了,按照大明律法的連坐制,這些百姓亦是有罪。
但朱英對於他們沒有任何的恨意可言,連坐制並非是這般處理的。
大明的律法,在很多層面上,向來是給人種一刀切的感覺。
基本是隻要跟犯法扯上關係,尤其是說百姓這一塊,幾乎就是牽連一大片。
倒不是說朱英喜歡發聖母心,主要百姓本身,並沒有格局之類的說法。
明面上倭商對於百姓的僱傭,在上海縣這邊,接受他國的僱傭,也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百姓可不會說去追究,這個僱傭是否靠譜。
法通人情,在這一點上,朱英覺得對於這些百姓,自當可網開一面。
....
隨著時間的過去,很快就來到了下午。
崇
明島某個偏僻沿海之地,上百倭人正在等候。
為首的倭商統領,面上帶著幾分笑意。
「這次交易成功後,我等帶著火器獻給天皇陛下,將軍閣下,往後家族的前程,必會一帆風順,青雲直上。」
「到時候也不用費盡心思,在這海上跑來跑去了。」
「這年頭,每次出海,我都心驚膽戰的,就怕哪天運氣差了,直接就沉海里去了。」
真正的貴族,自然不會說像是倭商一樣,經常在大海上奔波。
海上可不是說什麼好歹的地方,隨便一點稍大的風浪,就有及可能丟到全船人的性命。
船毀,必定人亡,一點出路都沒有。
聽到統領的回答,旁邊的倭國武士附和道:「大明的厲害,就是在於火器,一旦我們也掌控了製造火器的方法,國內的那些明軍,必定可以打敗。」
「到時候大人立下潑天功勞,定然可以成就大名。」
大名,在倭國相當於諸侯一般的存在,不管是名義上的國家主宰天皇,還是掌控實權的幕府將軍,都是要對其進行拉攏。
可以說大部分貴族的願望,就是成為大名。
就在談話間的功夫,遠方海面上出現船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