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439章:倭商 (1 / 5)

崇明島,地處長江口,是長江三角洲的沖積島嶼。

全島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林木茂盛,物產富饒,是有名的魚米之鄉。

此刻,崇明島以北,某個村寨,大量的倭國人,聚集在一起。

如果單從外表來看的話,是根本看不出倭人和明人的區別。

為了掩人耳目,在外圍是許多真正的大明老百姓。

或許有點奇怪,怎麼大明的老百姓會給倭人做事呢?

其實在古往今來的歷史中,真正底層的百姓,從來就沒有說在乎過誰是這片神州大地真正的主人。

什麼忠君愛國,什麼為國捐軀,對於老百姓來說,完全就是一個不同的概念。

誰能給一口飯吃,誰就是爺,這才目前世道上,尤其是邊緣區域的百姓真正的體現。

他們可沒有什麼大局觀,加上現在大明的民族也多,自然也不會說有什麼民族觀念。

他們求的,只是一個生活罷了。

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便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所以給倭人做事,也沒啥大不了的嘛。

一名明人錦衣打扮的倭人,於村寨的大堂,把各個小統領,都召集過來商議。

“鎮海衛來了訊息,說是答應了我們購買火器的事情。”

“但是價格要上漲兩層,而且只提供火銃三百,火繩槍三十,小火炮三十。”

倭人淺井良一,用流利的大明官話講述著。

其實就目前,對於很多倭國貴族來說,尤其是在倭國之外,他們都不會用倭語去交流,而是用漢語。

不過他們的漢語口語,比較偏向於盛唐時期,和現在的大明官話,多少有些區別。

但說起話來的感覺,包括一些語氣助詞,說話習慣,和尋常的漢人沒有任何區別。

如果他們自己不說,即便是大明漢人見了,也完全感受不出差異。

畢竟對於大明這麼遼闊的疆域來說,十里不同音,能夠大概的聽懂,就已經非常難得了。

只有讀書的文人老爺,才會去學大明官話。

像是蒙語,在蒙元時期再怎麼普及,也就僅限於朝廷官員之中,根本到不了老百姓的身上去。

“這個價格,也太離譜了,這些鎮海衛的千戶們,真當我們的銀子,是神風颳來的嗎,而且這個數量,太少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