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南北取士的事情,這些年的科舉,其實朱元璋也已經注意到了。
不過並沒有當回事。
或者說他對於科舉,都沒太當回事,中間隨便停個七年八載的,也很無所謂。
這樣的情況,主要還是在於官員終生制的關係。
當所有的官位都已經滿員的時候,這也就意味著朝廷不需要開科舉取士了。
因為考中的學子,也沒什麼地方好安放的。
對於大多數官員來說,一旦為官,就是終生。
譬如某個偏僻地方的縣令。
如果沒什麼意外事情發生的話,可能某個舉人,在三四十歲的年紀就會被安排過來。
沒有關係,才能也不算特別出眾,地方政績只能說過得去。
在這種情況下,這位縣令大概會一直幹到六七十。
甚至很有可能,七老八十的時候,死在這個官位上,才會上報朝廷,請求派新的縣令過來。
聽上去似乎有些可笑,因為哪怕七十古來稀的年紀,這個縣令都已經老糊塗了,甚至痴呆了,他還是會在這個官位上待著。
「爺爺,孫兒這裡還有一個想法,請爺爺品鑑。」
眼看老爺子對於南北分開取士的奏章很是滿意,朱英直接趁熱打鐵,將自己準備讓官員採取退休制的想法給拿了出來。
其實這些內容,朱英很久之前就已經寫好了,只是因為顧忌到老爺子的想法,一直沒有拿出來。
因為老爺子年紀也不小了,朱英怕這個章程提出來,會讓老爺子聯想到自己的身上。
現在春閨在即,朝廷這邊其實官位還是處於比較滿員的狀態。
後續怎麼安排這些中舉的學子們,也是自己跟老爺子都要考慮到的一個問題。
況且南北取士的方案,會有更多的學子被選中。
朱元璋接過奏章,開始檢視起來。
朱英仔細觀察。
剛開始的時候,老爺子的眉頭沒多久就緊皺起來,這讓朱英心裡頭有些擔心。
不過很快,當看到大孫寫出的緣由之後,朱元璋的眉頭慢慢舒展開來。
在這份奏章之中,朱英其實是收集了很多具體的案例。
其中大多數都是官員因為年紀過大,而導致出現的一些荒唐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