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 第390章:驛站民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90章:驛站民用 (4 / 5)

朱英見此,笑道:「行了,我這裡還有些事情要處理,晚點你來讓她親自來一趟。」

聽到這話,朱允熥只能是垂頭喪氣的離開。

待朱允熥走了後,朱英笑笑,繼續開看起邸報來。

邸報想要得到通傳全國,目前主要就是關乎到驛站。

大明如今的驛站制度是朱元璋一手製定的,並基本沿用明清兩朝五百年。

貧苦人家出身的朱元璋有三十多年的時間是生活在蒙元,而蒙元恰又是驛站發展史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元朝的驛站較之於金、宋,大不一樣,最顯著的特點就是範圍急劇擴大,機構和執行流程完善。

朱元璋在建國即位的當月便下令重建元朝時期遍佈全國的驛站,而這個時候,明朝連元大都還沒拿下。

朱元璋在即位之後,認為轎子是「以人為畜」,所以明朝有個坐轎子的規定是「在京三品以上得乘轎,五府管事、內外鎮守、守備及公、侯、伯、都督等,不問老少,皆不得乘轎」。

轎乘在明朝並不屬於驛站體系的一部分,文官只有京官三品以上可以乘轎,三品以下文官以及所有的武官,出門一概騎馬。

所以後世影視中,知縣這種七品官,應該是翻身上馬前往案發現場,而非坐轎。

驛站大致分為三類、四種。三類,也就是水馬驛、急遞鋪、遞運所。

四種,則是因為水馬驛又可細分為水驛和馬驛。

目前朱英的準備下手的地方,就是在急遞鋪這一塊。

南北官道的建立,同時也要對驛站的體系進行一個擴充,最好是這個階段,對於大明十三省,同時修建一條快速的直道。

這個工程,完全可以作為南北官道的一個延續。

而在這個其中,朱英下一步的準備便是,驛站民用。

大明的驛站很多,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全都是處於一個閒置的狀態。

像是用得最多的,便就是急遞鋪了,這裡主要通行的,便就是地方官員的奏章,還有往來的軍事情報。

而驛站本身所需要的花費,全是由朝廷在負擔開支。

若是放到後世去,很難想象這麼一個龐大的體系,沒有一點自給自足的能力,徹底的負擔在大明戶部的身上。

每年的開銷,簡直是難以估量。

朱元璋軍戶制度,把將士們的糧食這塊,進行了轉移,但驛站的負擔,每年都要拿走大明財政將近三成的歲入。

這就是為什麼大明建國至今,每年都是入不敷出,需要印刷大量的寶鈔進行虧空的彌補,一直到後面的寶鈔崩盤。

當然不可能說,所有的驛站都給民用,這裡就需要劃分一個分界線出來。

將民用和官用,進行一個區分。

區分之後,就是如何賺錢的方式了。

這一點,對於目前的朱英來說,要非常的謹慎。

因為這已經觸及到老爺子那裡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